查词语
查词语

一领

拼音:yī lǐng

注音:ㄧ ㄌ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1).表数量。用于衣甲、席、毡等,犹言一件、一张。《战国策·秦策一》:“西攻 脩武 ,踰 羊肠 ,降 代 、 上党 。 代 三十六县, 上党 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 秦 之有也。”《晋书·卢志传》:“帝悦,赐 志 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綾袍一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 从 会稽 还, 王大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 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唐 白居易 《风雪中作》诗:“两重褐綺衾,一领花茸氊。”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题明春岩图照》词:“不羡羊裘大泽,那用緑簑西塞,一领水纹衫。”
(2).谓稍一领会。《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吾友看文字忒快了,却不沉潜见得他子细意思。莫要一领他大意,便去摶摸。”

基本含义
指一个领子,用来形容人的胸襟或气度开阔。
详细解释
一领成语由“一”和“领”两个字组成。其中,“一”表示一个,单一的意思;“领”表示衣领,指领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领子,用来比喻人的胸襟宽广,气度开阔,心胸豁达,不受狭隘之见限制。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胸襟开阔,心胸豁达,不受小人之诽谤、狭隘之见限制。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气度宽广,心胸豁达的品质。
故事起源
关于“一领”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的含义和象征可以从汉代文学家刘向的《新序·旧志》中找到线索。刘向在书中讲述了汉代宰相萧何的故事。据说萧何年轻时曾在郡县做官,他为人谦和宽容,对待百姓非常仁爱,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有一天,萧何穿着一件新衣服去见人,但是他的衣领却是破烂的。有人劝他修补一下,但他却说:“我宁可有个破领子,也不愿意有个破胸襟。”这个故事表达了萧何宽容豁达的心态,成为了“一领”这个成语的象征。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他待人宽厚,胸襟一领。2. 她的胸襟开阔,一领气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一领”与“胸襟宽广”、“心胸豁达”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一件衣服,衣领很宽阔,象征着他的胸襟宽广。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一领”这个成语相关的成语,比如“一席之地”、“一代宗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胸襟一领,总是愿意帮助别人。2. 初中生:她的心胸开阔,一领宽广,从不计较小事。3. 高中生:他的胸襟豁达,一领气度,不受小人之诽谤。希望这份关于“一领”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