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猪龙

拼音:zhū lóng

注音:ㄓㄨ ㄌ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龙首的猪。指 安禄山 。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 唐玄宗 ﹞尝与( 安禄山 )夜燕, 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 阿瞒 虚读相书来。”一本作“ 猪龙 ”。
(1).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又尝与夜燕, 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一本作“ 猪龙 ”。后即用以代指 安禄山 。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 阿瞒 虚读相书来。”
(2).泉名。在今 四川省 眉山县 。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猪母佛》:“ 眉州 青神县 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於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

基本含义
指的是本来是猪,却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人。
详细解释
猪龙这个成语是由“猪”和“龙”两个词组成的。猪是一种笨拙、懒惰的动物,而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威严的象征。猪龙形容的是那些平凡而自负的人,他们自以为是,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自以为是,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可以用于嘲笑或讽刺这样的人。
故事起源
关于猪龙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是猪和龙这两个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猪被认为是愚蠢和懒惰的代表,而龙则被视为神秘、威严和有权力的象征。将这两个象征意义截然不同的动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猪龙这个形容词。
成语结构
猪龙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形容词的结构。
例句
1. 他自以为是,却只是一个猪龙而已。2. 这个人整天自吹自擂,实际上他只是个猪龙。3. 别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只是个猪龙而已。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猪和龙这两个形象进行对比记忆。猪是笨拙、懒惰的,而龙是神秘、威严的。将这两个形象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记住猪龙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成语,比如“老虎变猫”、“鸡飞蛋打”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自吹自擂,像个猪龙一样。2. 初中生:他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太猪龙了,总是自以为是。3. 高中生:他自命不凡,却只是个猪龙而已,一点真才实学都没有。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