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水则

拼音:shuǐ zé

注音:ㄕㄨㄟˇ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立于水中测量水位高低的标尺。《宋史·河渠志五》:“ 景祐 二年, 怀敏 知 雄州 ,又请立木为水则,以限盈缩。”

基本含义
比喻人的性格、行为像水一样柔和、温顺。
详细解释
成语“水则”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水”和“则”。其中,“水”是指流动的水,代表柔和、温顺;“则”是表示比较的连词。整个成语形容人的性格、行为柔和、温顺,不争不抢,能够顺应环境,遵循规则。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温和、待人和善,也可用来形容事物的柔和、顺应。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世有伯夷、叔齐,不忍人之饥而餔之。”意思是伯夷、叔齐不忍见到别人饥饿而自己饱食,他们像水一样柔和、温顺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成语结构
主体词为“水”,表示温和、柔和的性格;辅助词为“则”,表示比较的连词。
例句
1. 他的性格如水则,从不与人争执。2. 她为人柔和温顺,待人如水则,深受大家喜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水流的形象,柔和、顺畅,不会与其他物体发生冲突。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水则”相关的成语,如“水火不相容”、“水落石出”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性格很好,非常像水则一样,从不与同学们争吵。2. 初中生:她待人如水则,总是温柔友善地对待每个人。3. 高中生:他的为人处事像水则,能够顺应环境,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