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金陵大报恩寺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金陵大报恩寺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朝鲜人),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金陵大报恩寺-概况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毁于火,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实则纪念其生母硕妃,故此不惜代价,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2008年8月6日金陵大报恩寺地宫铁函被正式打开。

大报恩寺最早建于陈宣帝:

健康报恩寺(唐 慧仁)

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建德六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健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健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金陵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年间。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塔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一,太平天国内哄中,又以炸药将宝塔彻底炸毁。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顶承露盘一只,后被侵华日军劫去。现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仅余巨碑一座。所幸埋藏于地下的琉璃宝塔构件陆续被发现,虽有损失,但遗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计划利用这些构件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

金陵大报恩寺-毁灭原因

衰败的大报恩寺塔,黯然伫立在南京的土地上。但是,它的伤痛远没有结束。大报恩寺塔终究倒下了,推它倒下的,是中国另一个伟大的发明:火药。

大报恩寺塔的毁灭,仍旧是个谜团。一种说法是毁于1854年,那时清军占领了雨花台,为防止清军利用大报恩寺塔的高度优势,太平军先下手为强,“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毁于1856年,正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害怕大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下令将塔摧毁,结果塔和寺都被夷为平地。

不管哪种说法更为接近事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战争带给人类文明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金陵大报恩寺-前身

镇寺之宝——金铁大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这两句诗,南京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只是那时候不叫这名字。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之后的一千年间,大报恩寺几经兴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时间内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该寺、塔。但是在1408年,该寺、塔被人放火焚毁。

镇寺之宝——金铁大磬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重建工程历时16年(另一说法为19年),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把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想要更加直观地读懂这些数字,可以查询一下当时的资料,当时国家一年的总收入不到3000万两,当时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总额才66.6万两。

而这时候,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整修河道以通漕运,开始做迁都准备了。迁都可是国家最大的事情了,而且要花费巨额资金,那么在花大钱建造新都的同时,为何还要进行大报恩寺这样一个巨大工程?

这就是围绕大报恩寺的第一个谜团。明朝正史上说,朱棣此举是为了报答老爹朱元璋和老妈马皇后的养育之恩,但在传说中却不是这么回事。一种说法是朱棣的亲妈并不是马皇后,而是一个来自高丽的妃子,因为朱棣出生时尚未足月,所以朱元璋将她用酷刑处死。朱棣兴建寺塔,其实是为了纪念他的亲生母亲。另一种说法是,朱棣为夺皇位逼得侄儿朱允炆葬身火海,为减轻自己的罪过,他下令修寺建塔。

金陵大报恩寺-寺内景观

大报恩寺周长达九里十三步,内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后禅殿、左右观音殿、法堂、祖师堂、无梁殿、伽蓝殿、藏经前殿、藏经殿、左右贮经廊、轮藏殿、禅堂、韦驮殿、经房、东西方丈、三藏殿、钟楼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间,规模极其宏大。寺中还种有郑和自西洋带回的五谷树、婆娑树等奇花异草。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六百三十七函五千余卷收藏于寺内。

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不许人进入。

硕妃殿后的琉璃宝塔最为著名。塔高约三十三丈,九层八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砖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层用砖数量均相等,仅体积逐层缩小。每层的复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上塑飞天、飞羊、狮、象等形像,极为生动美观。据说烧制这些琉璃构件时掺入了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泽极为润艳。塔顶为重达二千两的黄金宝顶,其下为铁质九极相轮,计重三千六百斤,再下为俯仰对置的一对承露盘,一说为铁质,外裹黄金厚寸许,一说为风磨铜质,直径十二尺,重四千五百斤,内放佛经及大批珠宝金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日夜轮值点灯的少年达百人,每昼夜耗灯油达六十四斤。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当时便号称“第一塔”,“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张岱幽默地称之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近世更被与长城、罗马大剧场、比萨斜塔等并列,誉为“中古时期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尤为可贵的是,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构件及白瓷砖,均烧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时用去一份,另二份编号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损时,根据编号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备件配补。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金陵大报恩寺-与郑和渊源

《妙法莲华经》

监督建造大报恩寺的人,有史料说除了工部侍郎黄立恭,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由于郑和同时身负下西洋的重任,难以全力照顾此事,因此工程进展缓慢,直到朱棣死了都没全部完工。但是,郑和的后裔、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经过考证后提出另一种说法,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而是由另一个宦官汪福主要负责,但是汪福挪用工匠做了别的事情,工程一再拖延,因此在宣德三年,皇帝下旨由郑和接管该事,所以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但确实是在他手上完工的。

此后,郑和专门为大报恩寺手书了一卷《妙法莲华经》,经文全用金粉写成,长达四十多米。但是经书刚刚写完,郑和就去世了,死前命人将经书献于寺中。后来,大报恩寺遭了大火,经书就流失出去,后来辗转多年,流落到浙江平湖的报本寺中。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构件

大报恩寺塔的琉璃构件

重建的大报恩寺,占地广阔恢宏,依山临水,周围达九里十三步,几乎包括今长干桥东南、雨花路以西的全部街区在内。大报恩寺塔高约八十米,甚至在数十里外的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九层八面,全用琉璃构成,塔的各层和内壁布满佛龛。塔顶是重达两千两的黄金宝珠顶,镶满金银珠宝,塔身表面均贴以白色瓷砖,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角梁下悬挂152个风铃,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宝塔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白日金碧照耀,夜晚灯火通明。

大报恩寺塔建成后,登临游览者不绝于途。就连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也不顾年事已高,勉力攀登。当时来中国出使、经商、游历的外国人,都称它是“四大部洲所有的绝美的伟大建筑”,堪与罗马大剧场、亚历山大古城、比萨斜塔相媲美。

但是,这祈福的宝塔,自建成起就多灾多难。因为高度问题,再加上没有安装避雷针等设备,因此它屡遭雷击。而这,恰恰又引出大报恩寺塔的又一个谜团。

大报恩寺塔的琉璃构件

据明末张岱《陶庵梦忆》所载,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时,共烧制了三套完整的琉璃构件,建塔时用了一套,另外两套则编上字号埋入地下,若塔上损坏一块,只要将字号报告工部,就可将备件取出进行更换。可是那两套构件,究竟埋藏于何处?由于年代久远,确切地点如今仍是个谜。有专家在调查中发现,明代烧制琉璃配件的窑址在窑岗村,即今安德门一带,估计地下可能仍有配件。

另一种说法是备件就埋藏于大报恩寺塔塔基下。中央大学张惠衣教授在《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记载,琉璃塔被毁之时,备件库也同时被炸毁。这一带如今多是平房,在未进行深入挖掘之前,这个谜终将埋藏地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部分琉璃构件,后来复原出一件琉璃拱门,这似乎印证了三套构件之说,但实际上,又是对这种说法的一种反驳。首先,复原琉璃拱门时并不是按照上面的编号拼接的,而是依照纹样复原的,所以编号之说大有疑点。其次,单只那一件琉璃拱门所需的构件,规模已是不小,更别提想把所有的构件都预备两套藏好,那规模就惊人了,所以不大现实。

金陵大报恩寺-铁函打开

发掘出的石碑写满神秘。

2008年8月6日,备受关注的金陵大报恩寺地宫铁函被正式打开。随着封住铁函的两层铁板被取出,一尊闪耀着金光的宝塔塔尖露出。专家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七宝阿育王塔。

6日9时30分,铁函开启工程正式启动。在国内多位著名考古专家指导下,千年铁函的两层铁质盖板被顺利取出。记者在现场看到,铁函内积满了略显浑浊的液体,露出一个由丝织物包裹、形状类似塔尖的物体。随着考古人员将铁函内积水抽取完毕,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顶部丝绸包裹,露出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宝塔尖部。

对此,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介绍,初步分析,函内器物应当是七宝阿育王塔。根据目测,宝塔高度不足1米,很可能在宝塔下另有乾坤。据他猜测,很有可能是此前随铁函出土的石碑上所记载的装有“感应舍利十颗”和“佛顶真骨”的“金棺银椁”。

这个千年铁函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地宫舍利函,约50厘米见方,134厘米高。根据该地宫此前出土的石碑记载,铁函内藏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金棺银椁”以及“七宝阿育王塔”。

铁函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金陵大报恩寺-未来

150年过去了,大报恩寺塔的身影在南京人的记忆中越来越淡。但历史是不能淡忘的,南京市决定重建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让人们重新一睹琉璃宝塔的别样风采。

规划方案的领衔学者,是著名古建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金陵大报恩寺硫璃塔暨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北临秦淮河,南抵正学路,西到雨花路,东至金陵机械制造厂房,占地约7.6公顷。为表现金陵第一名刹的气势,寺庙宇区的内容将包括庙前广场、牌坊、山门、钟鼓楼、香河桥、明代御碑、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宝殿等。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时,不但尺寸、形状等照旧,还将采用原来工艺方法,确保五彩琉璃塔“原汁原味”。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因为专家在做规划时感到,塔的外形设计要做到原建筑样式非常困难。此外,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历史原貌,特别是能表现它的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重要难题。当代艺术评论家朱朱也认为,搞一个大报恩寺塔的小型博物馆,展出一些资料和实物,可能要比一个走样的复制品更加适合。

专家在提取青砖吊起镇石后露出青石盖板

数百枚铜钱铺满地宫入口大报恩寺地宫吊出铁函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