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染署

拼音:rǎn shǔ

注音:ㄖㄢˇ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新唐书·陈谏传》:“ 諫 警敏,尝览染署岁簿,悉能言其尺寸。”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织造》:“《唐六典》: 魏 少府属官有平準令, 宋 惟掌染。 顺帝 即位,以帝讳 準 ,故改称染署。”

基本含义
指官员受到贪污受贿、行为不端等不良影响,使得整个官场腐败。
详细解释
染署是由“染”和“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染,指受到污染、腐化;署,指官署、官场。染署的含义是指官员在官场上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整个官场腐败,失去廉洁公正的作风。
使用场景
染署常用于批评官员贪污受贿、行为不端等不良现象。可以用来描述官场上的腐败现象,或者用来警示官员要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故事起源
染署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官场上贪污受贿,行为不端。严世蕃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士人们的强烈不满,纷纷表示他“染了署”。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官员受到贪污受贿、行为不端等不良影响,使得整个官场腐败。
成语结构
染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染”和名词“署”组成。其中,“染”表示受到污染、腐化的意思;“署”表示官署、官场。
例句
1. 这位官员虽然刚上任不久,但已经染署了,完全失去了廉洁公正的作风。2. 这个单位的领导染署了,导致整个单位的工作纪律松散,效率低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染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被污水染色,表示他受到了不良影响,失去了廉洁公正的作风。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官场腐败相关的成语,如“贪官污吏”、“阿谀奉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之前是个好学生,但是现在染署了,不再认真学习了。2. 初中生:我们要警惕染署现象,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3. 高中生:官场上的染署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染署现象,为建设廉洁的社会贡献力量。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