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输籍法

拼音:shū jí fǎ

注音:ㄕㄨ ㄐㄧˊ ㄈ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隋 代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高熲 请为输籍法,徧下诸州,帝从之,自是姦无所容矣。” 胡三省 注:“输籍,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

基本含义
输籍法指的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处理被俘虏的敌方人员的归属问题。
详细解释
输籍法是指在战争中,当敌方人员被俘虏后,根据一定的法律程序来确定他们的归属问题。根据输籍法,俘虏的敌方人员可以被归还给其原国家,也可以被留在俘虏所在的国家,成为战争的战俘。输籍法的目的是维护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确保被俘虏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使用场景
输籍法主要在战争或冲突时期使用。在国际法中,输籍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战争期间的俘虏问题。此外,输籍法也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公正的法律程序,用于解决争议或纠纷。
故事起源
输籍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俘虏的归属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避免俘虏被任意虐待或滥用,输籍法被制定出来,以确保俘虏的权益得到保护。
成语结构
输籍法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输”、“籍”和“法”。
例句
1. 在国际法中,输籍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战争期间的俘虏问题。2. 根据输籍法,敌方俘虏可以被归还给原国家,也可以被留在俘虏所在的国家。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输籍法”拆分为三个部分:“输”、“籍”和“法”,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2. 将“输”想象成一支箭,代表被俘虏的敌方人员被“射”下来。3. 将“籍”想象成一本籍贯证明,代表确定被俘虏者的身份和归属。4. 将“法”想象成一本法律书,代表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被俘虏问题。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国际法或战争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输籍法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此外,了解其他与战争、国际法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也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习了关于战争的知识,老师告诉我们输籍法是为了保护被俘虏者的权益。2. 初中生:输籍法在国际法中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处理战争期间的俘虏问题。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输籍法的起源和发展,它对于维护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非常重要。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