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陶公

拼音:táo gōng

注音:ㄊㄠˊ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详细解释
陶公是由“陶瓷”和“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陶瓷是一种精美的瓷器,表面光洁无瑕,很难找到任何瑕疵,而“公”表示完美无缺。因此,陶公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非常完美,毫无瑕疵,无可挑剔。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行为规范,做事光明磊落,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品格。
故事起源
陶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故事中。故事说,吕不韦是秦国的宰相,他非常欣赏陶公的瓷器,认为陶公的瓷器是最完美无瑕的。于是,他就用“陶公”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完美。
成语结构
主语 + 动词 + 形容词
例句
1. 他的品行高尚,行为规范,真是个陶公。2. 这个人做事光明磊落,真是个陶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陶瓷器的光洁无瑕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的品行举止就像陶瓷器一样完美无瑕,不容易被玷污。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行高尚的成语,如“君子”、“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陶公一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陶公,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3. 高中生:陶公是我心目中一个完美的榜样,我会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到无可挑剔。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