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慷慨

拼音:kāng kǎi

注音:ㄎㄤ ㄎ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慷慨 kāngkǎi
(1) [vehement;fervent]∶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generous;liberal]∶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近义词

吝啬、大方

反义词

吝啬、低沉、小气

英文翻译

1.(意气激昂) vehement; fervent

详细解释

(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性格豪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基本含义
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详细解释
慷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一个人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慷慨的人通常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乐于帮助他人。
使用场景
慷慨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慷慨大方,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吝啬自私。
故事起源
慷慨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第十八》中。故事说,孔子的学生子罕不识字,孔子教他写了“慷慨”两个字,希望他能以此为准则,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
成语结构
慷慨是一个形容词,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慷慨解囊,捐赠了一大笔钱款给慈善机构。2. 她总是慷慨地帮助别人,从不计较回报。3. 这位富豪慷慨地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奖学金。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宽容大度”、“乐于助人”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慷慨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慷慨相关的成语,比如“慷慨激昂”、“慷慨解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慷慨地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了同学。2. 初中生:我们应该慷慨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3. 高中生:他慷慨地捐赠了一大笔钱款给慈善机构。4. 大学生:慷慨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乐于助人的心态。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