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曲子相公

拼音:qǔ zi xiàng gōng

注音:ㄑㄩˇ ㄗㄧ ㄒㄧㄤˋ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五代 晋 相 和凝 的绰号。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晋 相 和凝 ,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於 汴 洛 。洎入相,专託人收拾焚毁不暇。然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艷词玷之。 契丹 入 夷门 ,号为‘曲子相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予作一生 柳七 ,交无数 周郎 ,虽未能如‘曲子相公’,身都通显,然论其生平製作,塞满人间。”

基本含义
指人言行虚伪,表面上看似和善可亲,实则心机深沉,阴险狡诈。
详细解释
曲子相公源自明代小说《水浒传》,其中的角色曲家兄弟被称为曲子相公。曲家兄弟表面上和善可亲,但实际上心机深沉,阴险狡诈。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言行虚伪,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心思不可测。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心机深沉,阴险狡诈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特点或者警示他人不要被某人的表面行为所迷惑。
故事起源
曲子相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曲家兄弟是其中的角色之一,他们表面上和善可亲,但实际上心机深沉,阴险狡诈。因此,人们用曲子相公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心思不可测的人。
成语结构
曲子相公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曲子是名词,相公是名词。它们的组合表示了一个特定的意义。
例句
1. 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曲子相公。2. 小明的同学看似和善,但实际上是个曲子相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曲子相公的故事情节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表面上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心思不可测,就像曲家兄弟一样阴险狡诈。
延伸学习
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了解其中的角色曲家兄弟的故事情节和性格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是个曲子相公。2. 初中生:她表面上对人很和善,但实际上是个曲子相公。3. 高中生:这个人看似友好,但我觉得他心机很深,是个曲子相公。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表面上和蔼可亲,实际上却是曲子相公,需要小心对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