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帖书

拼音:tiē shū

注音:ㄊㄧㄝ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帖字。《旧五代史·选举志》:“每岁明经一科,少至五百以上,多及一千有餘。举人如是繁多,试官岂能精当。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参见“ 帖字 ”。

基本含义
指在信件或文书上贴上封条,表示已经阅读过或处理完毕。
详细解释
帖书源于古代官府办事的一种程序。当官府收到信件或文书后,会在上面贴上一张封条,表示已经阅读过或处理完毕。后来,这个程序的象征意义逐渐演变为成语“帖书”。在现代汉语中,帖书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情已经处理完毕,或者表示某个人已经阅读过某个文件。
使用场景
常用于书信、公文、协议等正式场合。
故事起源
相传,明朝时期的宰相徐阶有一次处理公务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他思考良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立即在公文上贴上一张封条,表示已经处理完毕。这个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效仿,逐渐形成了成语“帖书”。
成语结构
帖书由两个汉字组成,均为单音节。
例句
1. 他在邮件上帖了一张“已阅”封条。2. 我们需要在这份合同上帖上公司的公章。3. 这封信我已经看过了,你可以直接帖上封条。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帖书”与邮件、公文等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处理一封信件时,将其阅读完毕后贴上封条,表示处理完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府办事的程序和文书处理的流程,以加深对“帖书”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批改完我的作业后,在封面上帖上了一张红色的“已批改”封条。2. 初中生:我在给朋友写信时,经常会在信封上贴上一张可爱的封条,表示信件已经写好了。3. 高中生: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在处理文件时会在已处理完毕的文件上贴上一张封条,以示标记。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