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弃瓢

拼音:qì piáo

注音:ㄑㄧˋ ㄆ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基本含义
指放弃已经半途的事物或方法,转而采用新的事物或方法。
详细解释
成语“弃瓢”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弃”和“瓢”。其中,“弃”意为放弃,抛弃;“瓢”指的是饭瓢,古代用来盛饭的器具。这个成语比喻放弃原来的事物或方法,转而采用新的事物或方法。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放弃原来的努力或方法,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放弃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接受新的观点或方法。
故事起源
成语“弃瓢”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是楚汉战争中的主要将领,他率军攻打秦朝,但最终失败。在战败之后,项羽感到十分沮丧,他决定放弃原来的计划,投降刘邦。他用瓢代表自己,将瓢丢弃在地上,表示放弃了自己的野心和计划。这个故事成为了“弃瓢”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Subject + 弃瓢
例句
1. 他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弃瓢”求新,最终取得了成功。2. 她原本打算继续学习法律,但在大学期间发现对艺术更感兴趣,于是“弃瓢”转行学习艺术设计。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弃瓢”这个成语与项羽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项羽在战败之后,将瓢丢弃在地上,表示放弃原来的计划,采取新的选择。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弃瓢”意思相近的成语,如“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原本打算踢足球比赛,但下雨了,他们只好“弃瓢”改为室内游戏。2. 初中生:他们原本打算去旅行,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们只好“弃瓢”改为在家里看电影。3. 高中生:他原本打算报考理科专业,但在高中期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弃瓢”报考了文科专业。4. 大学生:他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但在大学期间发现对社会工作更感兴趣,于是“弃瓢”报考了社会工作专业。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