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匡衞

拼音:

注音:

繁体:匡衛|匡衞

基本解释

亦作“ 匡卫 ”。扶持护卫;环绕护卫。《汉书·天文志》:“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衞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身不能以道匡衞,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遂斩 超 、 雅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苏峻 逼主上幸 石头 , 雅 与 刘超 竝侍帝侧匡衞。”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灵驾幸温汤状》:“官曹尽復於田莱,殿宇半堙於巖谷。深林有逸才之兽,环山无匡衞之庐。” 王国维 《和巽斋老人伏日杂诗》:“南流河属地,西柄斗垂天。匡衞中宫斥,棓枪复道缠。”

基本含义
指正直、公正的人能够纠正错误、维护正义。
详细解释
匡衞是由“匡”和“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纠正,纠正错误;“衞”意为保护、维护。匡衞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正直、公正的人能够纠正错误、维护正义。
使用场景
匡衞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正直、公正的人的赞美和敬佩,也用来形容人们纠正错误、维护正义的行为。
故事起源
匡衞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威王曾经得罪了一个重臣,导致国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时,一个名叫田忌的智者通过纠正错误、维护正义的行为,成功地帮助国家走出了困境。后来,人们就用“匡衞”来形容这种正直、公正的行为。
成语结构
成语匡衞由两个汉字组成,属于四字成语的一种。
例句
1. 他是一个匡衞之士,总是勇于纠正错误、维护正义。2.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是匡衞之人,能够共同努力,纠正错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匡衞”两个字拆分来记忆,其中,“匡”意为纠正,可以联想为一个人拿着尺子纠正错误;“衞”意为保护,可以联想为一个人护卫着正义。通过这种联想记忆,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匡衞相关的成语,如“匡时济世”、“匡救”等,以扩大对于正直、公正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匡衞,总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2. 初中生:他是一个匡衞之士,总是勇于维护正义。3. 高中生:我们应该秉持匡衞之心,为社会的正义而奋斗。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