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遗补

拼音:yí bǔ

注音:ㄧˊ ㄅ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给舍之材,选於御史遗补郎官。”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给諫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唐 人称拾遗、补闕曰遗补。”

基本含义
指遗漏的事物或缺失的部分,后用来形容事后补救的行为。
详细解释
遗补是由“遗”和“补”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遗”指遗漏、遗失,“补”指弥补、补偿。遗补的基本含义是指遗漏的事物或缺失的部分,后用来形容事后补救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事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弥补遗漏或缺失的部分。
使用场景
遗补常用于描述事后补救的行为,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工作中遗漏了某个环节,需要及时进行遗补;学习中错过了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及时进行遗补;生活中忘记了某个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时进行遗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需要补救的情况。
故事起源
关于遗补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符。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遗漏或忘记一些事情,而后又需要补救。因此,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事后补救遗漏或缺失的行为。
成语结构
遗补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错过了考试报名的时间,只能在后来进行遗补。2. 这本书中有些内容我之前漏看了,现在要及时进行遗补。3. 老师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决定进行遗补教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遗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漏掉了一个步骤,然后需要及时进行遗补,以完成整个题目。将这个形象的场景与成语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遗补相关的成语,例如“补缺”,“弥补”,“补救”等。这些成语都与遗补有着相似的意义,可以帮助加深对遗补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忘记带作业本了,老师让我晚上回家遗补。2. 初中生:我不小心错过了上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后进行遗补学习。3. 高中生:我发现自己对某个科目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需要花时间进行遗补。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