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民则

拼音:mín zé

注音:ㄇㄧㄣˊ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人们行为的准则。《书·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国语·晋语五》:“今 宋 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艺文类聚》卷三八引 汉 崔瑗 《南阳文学颂》:“我国既淳,我俗既敦;神乐民则,嘉生乃繁。”
(2).治民的方法。《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 韦昭 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基本含义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众的利益为中心。
详细解释
民则是由“民”和“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民”指的是人民,即广大的民众;“则”表示规则、法则。民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的治理应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民众的需要和福祉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治理和规范行为。
使用场景
民则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国家治理的原则和目标,提醒人们政府应当尊重人民的权益,并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它可以用于政治、社会、教育等领域的讨论和表达。
故事起源
民则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其中有一句话“君子以民为天”,意思是君子应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后来,民则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强调国家治理应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名词“民”和动词“则”组成。
例句
1. 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们要时刻牢记民则,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2. 民众的利益应当放在第一位,政府的决策要符合民则的原则。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民则”成语与“人民至上”这个口号联系起来,将其视为一种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国家治理和人民利益相关的成语,如“民主”、“民意”等,以加深对民则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因为民则告诉我们要关心别人。2. 初中生:政府应该听取民众的声音,以民则为指导制定政策。3. 高中生:在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坚守民则,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要学习民则的精神,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