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顽童体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顽童体 -简介

香港女作家西西,多年来一直以风格魔幻多变著称。“顽童体”就是她的独创,在她的作品中,她把写实和魔幻的手法、小说和童话的文体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行文风格。

代表作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香港女作家西西的“顽童体”代表作《缝熊志》,作为新书首发活动之一,数十只身穿古代各朝服饰的毛熊将走进深圳物质生活书吧,开启一场毛熊“文化之旅”。

《缝熊志》一书的责任编辑雷淑容表示,由于不是畅销书作家,西西一直被淹没在香港这个文化沙漠,直到成名近40年后,小说简体版才首次在内地推出。“由于她的书从来都是由台湾出版公司出版,甚至有读者误认为她是台湾作家。” 谈到与《缝熊志》的相逢,雷淑容称之为“纯属缘分。”2009年的9月,她在北京图书博览会香港展台第一次看到这本书,“16开本的封面上站着两只蓝色的小熊。布艺的熊。但不是我们常看见的那种泰迪熊,而是身穿汉服、头顶花饰的熊。我站在角落里,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细细地在熊与熊之间流连、比较。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些熊家伙了,以致于想立即把它买下来带走。”于是,她毫不犹豫,赶紧跟香港方签下了合同。“我那时还不知道自己捡到了一条‘漏网之鱼’,直到半年后,西西的《我城》、《我这样的女子》、《哀悼乳房》、《看房子》在内地出版,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有多好。”

始创人西西

西西,原名张彦、张爱伦,笔名蓝子、皇冠、凯旋门。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小学在上海度过。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父亲当时任职九龙巴士公司,当稽查员。此外,从上海到香港,一直先后兼任甲组足球队教练及裁判员。西西自小就随父亲上足球场。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少读于协恩中学,初中时在中文部,中四后转入英文部。毕业于葛量洪师范学院。在香港,她早年的生活颇艰苦,常常为书簿、校服、家政科等费用发愁。初中时代已开始投稿香港的报刊、杂志。最早的作品发表于50年代的《人人文学》,是一首十四行新诗。 中三时参加云碧琳主编的《学友》征文比赛,越级得高级组首奖。一九五七年进入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官立小学。 西西作为官校教师,在70年代曾积极参与争取教师权益的连动。至于志趣所寄的写作,诗、小说、散文﹑童话、翻译之外,60年代还写过电影剧本,如《黛绿年华》(秦剑导演)、《窗》(龙刚导演)等等,又以清新鲜活的笔调写作影评影论。她是香港较旱制作实验电影的元老之一。 后专门从事写作。还担任过《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等杂志编辑。主编过《素叶》文学杂志。她长期从事严肃文学的创作,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但以小说见称。她的小说表现了传统和现代的交错,欧美及拉丁美洲文学精髓融合于中国语言之中的格调,具有现代意识和悲喜感性。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城》、《鹿哨》、《候鸟》;中篇小说集《草图》;短篇小说集《春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散文集《交河》;诗集《石馨》等。 她曾长时间在各种报章、杂志写作专栏:从60年代的童话专栏(天天日报)﹑《电影与我》(中国学生周报)、《牛眼和我》(快报);70年代初的《我之试写室》(剪贴册)(快报)。到80年初的《阅读笔记》(快报)。80年代末的《花目栏》(星岛日报)、《四块玉》(台湾联合报)。其中还包括跟小朋友谈画的“明报周刊:小明周”,谈音乐的“星岛日报:随耳想”,以至专谈看世界杯足球此赛的“明报:西西看足球”。 此外,她担任过《中国学生周报》诗页编辑以及《大拇指周报》(1975年至1977年)、《素叶文学》(1981年至1984年)的编辑。后二者是她和朋友创办的。素叶是一个非牟利的同人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出版严肃而水平相当,缺乏商业元素的香港作者的作品。这样的出版社,在香港是凤毛麟角。到了1984年,共出书二十二种,包括马朗的诗集《焚琴的浪子》、林年同的中国电影论集《镜游》、钟玲玲的诗及散文集《我的灿烂》等等。丛书之余,稍后又出版《素叶文学》杂志,共出了二十五期。终因亏蚀过甚不得不偃旗息鼓。近来﹐素叶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又复刊了,现在还在出版。 一九七九年,香港一度因教师过多,教育署乃准许教师提早退休。西西提出申请获准。从此专心读书、写作。十多年来,一直每月拿千余港元微薄的退休金。不过,整个八十年代,香港社会不断变化,教师又变得短缺起来,她偶然应旧同事之邀而重登教坛。签一年短约,或者代课,并没有完全脱离教师这行业。 二十年来,她去过不少地方旅行,先后到过几次欧洲以及土耳其、埃及、希腊等地,最常到的仍是中国大陆。这些都融铸成为她艺术生命的养素。 一九八三年,台湾联合报副刊转刊她在《素叶文学》发表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从而正式开始了她与台湾的文学因缘。《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并获当年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按:此奖乃颁给该年在该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之最佳者)。 1988年,《致西绪福斯》再获联合报第十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 小说集《手卷》则获1988年台湾中国时报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之小说推荐奖(此奖乃授与该年在台湾出版之小说集最佳者)。前此,远在1965年,她得过《中国学生周报》第十四届征文北赛小说组第一名,作品为《玛利亚》。1990年,则获《八方》文艺丛刊之“八方文学创作奖”。 西西曾得美国爱荷华大学之邀,以作家身份住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她以这种交流对香港年轻的作家更有裨益为由而婉拒了。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渐频密。西西在这期间曾向台港读者转介中国大陆新时期的作家、作品,先后为台湾洪范书店主编了四本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小说选集《红高粱》、《阁楼》﹑《爆炸》、《第6部门》。 港台及海外报刊、杂志出过若干西西专辑,专辑中或收评论、访问,或收西西的创作﹐这包括:《新晚报本地作家系列3》(1981年10月13日);《马来西亚学报》第1049期(1983年6月16日)《读者页友》第二卷第一期(1985年1月);《学文》第九辑(1985年2月);《文艺杂志》第十六期(1985年12月);《联合文学》第三卷总三十五期(1987年9月),《八方》文艺丛刊第12期(1990年11月)。其中《读者良友》一辑,内附陈进权所编西西的作品编目;至于《八方》一辑,则关秀琼、甘玉贞两位据此再加增订,所编西西作品的编目、评论等,尤具参考价值。

贡献:她创造了中国服饰熊世界

这位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2005年获世界华文文学奖的香港著名女作家,在创作超过40年、人生接近70岁之际,因早期接受放射治疗而误伤神经的右手日渐失灵,后天左撇子的西西为了让右手能通过物理治疗和复杂活动慢慢康复,在开始学习左手执笔写作之余,学着缝制布偶与毛熊。自然而然,熊激发了她全新的创造性。此外,她也期望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毛熊和这个系列的熊展增强大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西西说,她要给每只布偶熊写一个故事,因为“几年后可能已没有北极熊。中国的黑熊是很惨的,它们被人养在铁笼里,有一条胶喉插在胆中,以提取胆汁制造药材图利。”

雷淑容为西西精心缝制的每一件毛熊所感动,因为毛熊制作本来自欧美,但是,西西却要造一系列中国历史人物的毛熊,不让外国熊当道。“她用针线、衣料为原料,以想象与情意为血肉,重塑了一部中国人物服饰史。”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黄色的,因随她坐飞机游历欧洲,得名“黄飞熊”。接着她开始缝制“水浒英雄”系列。头一个上场的是九纹龙史进,“因为可以在其身上绣花,绣九条顽童体 -简介

香港女作家西西,多年来一直以风格魔幻多变著称。“顽童体”就是她的独创,在她的作品中,她把写实和魔幻的手法、小说和童话的文体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行文风格。

代表作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香港女作家西西的“顽童体”代表作《缝熊志》,作为新书首发活动之一,数十只身穿古代各朝服饰的毛熊将走进深圳物质生活书吧,开启一场毛熊“文化之旅”。

《缝熊志》一书的责任编辑雷淑容表示,由于不是畅销书作家,西西一直被淹没在香港这个文化沙漠,直到成名近40年后,小说简体版才首次在内地推出。“由于她的书从来都是由台湾出版公司出版,甚至有读者误认为她是台湾作家。” 谈到与《缝熊志》的相逢,雷淑容称之为“纯属缘分。”2009年的9月,她在北京图书博览会香港展台第一次看到这本书,“16开本的封面上站着两只蓝色的小熊。布艺的熊。但不是我们常看见的那种泰迪熊,而是身穿汉服、头顶花饰的熊。我站在角落里,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细细地在熊与熊之间流连、比较。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些熊家伙了,以致于想立即把它买下来带走。”于是,她毫不犹豫,赶紧跟香港方签下了合同。“我那时还不知道自己捡到了一条‘漏网之鱼’,直到半年后,西西的《我城》、《我这样的女子》、《哀悼乳房》、《看房子》在内地出版,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有多好。”

始创人西西

西西,原名张彦、张爱伦,笔名蓝子、皇冠、凯旋门。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小学在上海度过。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父亲当时任职九龙巴士公司,当稽查员。此外,从上海到香港,一直先后兼任甲组足球队教练及裁判员。西西自小就随父亲上足球场。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少读于协恩中学,初中时在中文部,中四后转入英文部。毕业于葛量洪师范学院。在香港,她早年的生活颇艰苦,常常为书簿、校服、家政科等费用发愁。初中时代已开始投稿香港的报刊、杂志。最早的作品发表于50年代的《人人文学》,是一首十四行新诗。 中三时参加云碧琳主编的《学友》征文比赛,越级得高级组首奖。一九五七年进入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官立小学。 西西作为官校教师,在70年代曾积极参与争取教师权益的连动。至于志趣所寄的写作,诗、小说、散文﹑童话、翻译之外,60年代还写过电影剧本,如《黛绿年华》(秦剑导演)、《窗》(龙刚导演)等等,又以清新鲜活的笔调写作影评影论。她是香港较旱制作实验电影的元老之一。 后专门从事写作。还担任过《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等杂志编辑。主编过《素叶》文学杂志。她长期从事严肃文学的创作,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但以小说见称。她的小说表现了传统和现代的交错,欧美及拉丁美洲文学精髓融合于中国语言之中的格调,具有现代意识和悲喜感性。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城》、《鹿哨》、《候鸟》;中篇小说集《草图》;短篇小说集《春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散文集《交河》;诗集《石馨》等。 她曾长时间在各种报章、杂志写作专栏:从60年代的童话专栏(天天日报)﹑《电影与我》(中国学生周报)、《牛眼和我》(快报);70年代初的《我之试写室》(剪贴册)(快报)。到80年初的《阅读笔记》(快报)。80年代末的《花目栏》(星岛日报)、《四块玉》(台湾联合报)。其中还包括跟小朋友谈画的“明报周刊:小明周”,谈音乐的“星岛日报:随耳想”,以至专谈看世界杯足球此赛的“明报:西西看足球”。 此外,她担任过《中国学生周报》诗页编辑以及《大拇指周报》(1975年至1977年)、《素叶文学》(1981年至1984年)的编辑。后二者是她和朋友创办的。素叶是一个非牟利的同人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出版严肃而水平相当,缺乏商业元素的香港作者的作品。这样的出版社,在香港是凤毛麟角。到了1984年,共出书二十二种,包括马朗的诗集《焚琴的浪子》、林年同的中国电影论集《镜游》、钟玲玲的诗及散文集《我的灿烂》等等。丛书之余,稍后又出版《素叶文学》杂志,共出了二十五期。终因亏蚀过甚不得不偃旗息鼓。近来﹐素叶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又复刊了,现在还在出版。 一九七九年,香港一度因教师过多,教育署乃准许教师提早退休。西西提出申请获准。从此专心读书、写作。十多年来,一直每月拿千余港元微薄的退休金。不过,整个八十年代,香港社会不断变化,教师又变得短缺起来,她偶然应旧同事之邀而重登教坛。签一年短约,或者代课,并没有完全脱离教师这行业。 二十年来,她去过不少地方旅行,先后到过几次欧洲以及土耳其、埃及、希腊等地,最常到的仍是中国大陆。这些都融铸成为她艺术生命的养素。 一九八三年,台湾联合报副刊转刊她在《素叶文学》发表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从而正式开始了她与台湾的文学因缘。《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并获当年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按:此奖乃颁给该年在该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之最佳者)。 1988年,《致西绪福斯》再获联合报第十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 小说集《手卷》则获1988年台湾中国时报第十一届时报文学奖之小说推荐奖(此奖乃授与该年在台湾出版之小说集最佳者)。前此,远在1965年,她得过《中国学生周报》第十四届征文北赛小说组第一名,作品为《玛利亚》。1990年,则获《八方》文艺丛刊之“八方文学创作奖”。 西西曾得美国爱荷华大学之邀,以作家身份住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她以这种交流对香港年轻的作家更有裨益为由而婉拒了。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渐频密。西西在这期间曾向台港读者转介中国大陆新时期的作家、作品,先后为台湾洪范书店主编了四本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小说选集《红高粱》、《阁楼》﹑《爆炸》、《第6部门》。 港台及海外报刊、杂志出过若干西西专辑,专辑中或收评论、访问,或收西西的创作﹐这包括:《新晚报本地作家系列3》(1981年10月13日);《马来西亚学报》第1049期(1983年6月16日)《读者页友》第二卷第一期(1985年1月);《学文》第九辑(1985年2月);《文艺杂志》第十六期(1985年12月);《联合文学》第三卷总三十五期(1987年9月),《八方》文艺丛刊第12期(1990年11月)。其中《读者良友》一辑,内附陈进权所编西西的作品编目;至于《八方》一辑,则关秀琼、甘玉贞两位据此再加增订,所编西西作品的编目、评论等,尤具参考价值。

贡献:她创造了中国服饰熊世界

这位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2005年获世界华文文学奖的香港著名女作家,在创作超过40年、人生接近70岁之际,因早期接受放射治疗而误伤神经的右手日渐失灵,后天左撇子的西西为了让右手能通过物理治疗和复杂活动慢慢康复,在开始学习左手执笔写作之余,学着缝制布偶与毛熊。自然而然,熊激发了她全新的创造性。此外,她也期望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毛熊和这个系列的熊展增强大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西西说,她要给每只布偶熊写一个故事,因为“几年后可能已没有北极熊。中国的黑熊是很惨的,它们被人养在铁笼里,有一条胶喉插在胆中,以提取胆汁制造药材图利。”

雷淑容为西西精心缝制的每一件毛熊所感动,因为毛熊制作本来自欧美,但是,西西却要造一系列中国历史人物的毛熊,不让外国熊当道。“她用针线、衣料为原料,以想象与情意为血肉,重塑了一部中国人物服饰史。”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黄色的,因随她坐飞机游历欧洲,得名“黄飞熊”。接着她开始缝制“水浒英雄”系列。头一个上场的是九纹龙史进,“因为可以在其身上绣花,绣九条龙纹,而且是中国服装”,最重要的是《水浒传》上的那句话,“花拳绣腿,上阵无用”,可它这般好造型却非常适合秀一下。自此,水浒兄弟纷纷登场,青面兽杨志、鼓上蚤时迁、浪子燕青,形态各异。这组毛熊获得了香港熊会第二届比赛设计组的奖项。

评价

西西是谁?王安忆说,她是香港的说梦人。余华说,任何围绕西西作品展开的讨论和评说都有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陈子善说,她是尚未被介绍的境外最后一位文学大家。艾晓明说,在世的中国作家,西西最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外表看,西西似乎只是香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老太太。多年来,她一直刻意回避媒体。出于市场的考虑,出版之前,雷淑容说她冒昧地给王安忆、陈村、迟子建、杨澜、梁文道写信,请他们出面为西西做推荐,“没想到每个人都说了一句相同的话:别的书,要考虑一下,但是西西是香港最好的作家,她的任何书,都愿意推荐。”这个推荐的阵容后来扩到毛尖、沈宏非、殳俏、赵赵、洁尘、鲁敏、张悦然等当红作家。龙纹,而且是中国服装”,最重要的是《水浒传》上的那句话,“花拳绣腿,上阵无用”,可它这般好造型却非常适合秀一下。自此,水浒兄弟纷纷登场,青面兽杨志、鼓上蚤时迁、浪子燕青,形态各异。这组毛熊获得了香港熊会第二届比赛设计组的奖项。

评价

西西是谁?王安忆说,她是香港的说梦人。余华说,任何围绕西西作品展开的讨论和评说都有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陈子善说,她是尚未被介绍的境外最后一位文学大家。艾晓明说,在世的中国作家,西西最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外表看,西西似乎只是香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老太太。多年来,她一直刻意回避媒体。出于市场的考虑,出版之前,雷淑容说她冒昧地给王安忆、陈村、迟子建、杨澜、梁文道写信,请他们出面为西西做推荐,“没想到每个人都说了一句相同的话:别的书,要考虑一下,但是西西是香港最好的作家,她的任何书,都愿意推荐。”这个推荐的阵容后来扩到毛尖、沈宏非、殳俏、赵赵、洁尘、鲁敏、张悦然等当红作家。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