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恂恂

拼音:xún xún

注音:ㄒㄩㄣˊ ㄒㄩ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恂恂 xúnxún
[be careful and cautious] 小心谨慎的样子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详细解释

(1).温顺恭谨貌。《论语·乡党》:“ 孔子 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陆德明 释文:“恂恂,温恭之貌。”《汉书·李广苏建传赞》:“ 李将军 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 宋 司马光 《石昌言哀辞》:“ 昌言 为人纯素忠谨,望之儼然,以律度自居,即之恂恂温厚。”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值公事,则恂恂随诸兄后,未尝敢越次儳言。”《痛史》第七回:“ 宗仁 虽也是个武弁,他却恂恂有儒者之风。”
(2).犹循循。善于诱导貌。《后汉书·郭太传》:“逊言危行,终亨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宋书·礼志一》:“ 孔子 恂恂,道化 洙 泗 ; 孟軻 皇皇,诲诱无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响泉观察》:“后为东林书院山长,善诱恂恂,培养后进。”
(3).戒惧貌。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则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态度恭敬、谦虚,言行举止谨慎有分寸。
详细解释
恂恂一词源自古代文献《左传》,原意为恭敬、谦虚。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态度谨慎、有分寸。恂恂的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举止谦和有礼,对待事物持谨慎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以恭敬、谦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和事物,不骄不躁。
使用场景
恂恂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上司等有权威地位的人交往时。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态度谦虚、有礼,也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谨慎、有分寸。
故事起源
《左传》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恂恂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鲁国公子恂恂的故事。公子恂恂是一个为人温和、恭敬的人,他对待他人非常谦虚有礼。后来,人们将他的名字用来形容态度恭敬、谦虚的人,形成了成语“恂恂”。
成语结构
恂恂是一个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恂恂态度赢得了上司的赞许。2. 她总是恂恂有礼地对待长辈。3. 在重要场合,他总能保持恂恂的态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恂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以恭敬、谦虚的态度向对方鞠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恂恂相关的成语,如恭敬有礼、谦虚谨慎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以提升自己的恂恂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要恂恂有礼,对老师和同学都要尊敬。2. 初中生:考试时,我们要恂恂谨慎地答题,不可以草率。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恂恂有礼地对待同学,做出榜样。4. 大学生:在面试时,我们要恂恂谦虚,虚心听取面试官的建议。5. 成年人:在工作场合,我们要恂恂有礼地对待上司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