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寄怨

拼音:jì yuàn

注音:ㄐㄧˋ ㄧ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战国策·齐策五》:“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 鲍彪 注:“寄,言假手於人,不为主也。”
(2).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宋史·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基本含义
把怨恨寄托在别人身上,以求解脱心中的怨愤。
详细解释
寄怨是指将自己心中的怨恨、不满之情转嫁给他人,以求解脱内心的痛苦。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将自己的怨愤转嫁给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寄怨往往是因为个人无法直接解决问题或无法接受现实而产生的一种情绪转移机制。
使用场景
寄怨常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将自己的怨恨转嫁给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寄怨来描述某人对他人的不满、怨恨或责备。
故事起源
寄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故事中,齐桓公因为对晋国的不满而派遣大夫齐威公前往晋国寄怨。齐威公在晋国寄怨时,以诗词的形式表达了齐国的不满和怨恨。
成语结构
寄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寄”和“怨”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总是将自己的不满寄怨于别人,而不愿意反省自己的问题。2. 她把自己的痛苦寄怨于家人,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努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寄怨这个成语:将“寄”字理解为将自己的怨恨寄托给他人,将“怨”字理解为内心的怨愤。可以联想到自己将怨恨寄托给别人,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寄怨相关的成语,如“怨声载道”、“怨天尤人”等。这些成语都与怨恨、不满等情绪有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寄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寄怨于小明抢走了我的玩具。初中生:她寄怨于老师给她太多的作业。高中生:他寄怨于社会对年轻人的不公平待遇。大学生:我寄怨于自己没有更早地认识到自己的梦想。成年人:他寄怨于公司的不公正待遇,决定辞职。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