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毕钵罗

拼音:bì bō luó

注音:ㄅㄧˋ ㄅㄛ ㄌ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基本含义
形容纷杂混乱、杂乱无章。
详细解释
毕钵罗原指印度佛教的一种供器,由许多小碗组成,形状杂乱无章。后来,这个词用来形容杂乱无序、混乱不堪的场面。
使用场景
毕钵罗常用于形容人们的思维、行为或事物的混乱无序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会议、工作场所或者家庭中的混乱局面。
故事起源
毕钵罗最早出现在《佛经》中,用来形容供奉佛陀的器皿。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杂乱无序的状态。
成语结构
毕钵罗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会议现场一片毕钵罗,无法进行正常的讨论。2. 这个房间里东西堆得毕钵罗,找东西都找不到了。
记忆技巧
可以将“毕钵罗”联想成一个房间里堆满了碗,形成了杂乱无序的场景。通过与视觉图像的联结,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混乱无序的成语,如“乱七八糟”、“一团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的书桌上一片毕钵罗,找不到自己的铅笔盒。2. 初中生:放学时,校门口的人群毕钵罗,交通一片混乱。3. 高中生:考试前的备考资料堆得毕钵罗,需要整理一下。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毕钵罗”词语的全面学习内容,包括词语的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以及记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