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厘税

拼音:lí shuì

注音:ㄌㄧˊ ㄕ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 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 ,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
指厘捐及海关税。 清 李鸿章 《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 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一律裁撤,曾经晓諭在案。”参见“ 釐捐 ”。

基本含义
指微小的税收或微薄的收入。
详细解释
厘税是由“厘”和“税”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厘”指的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单位,表示千分之一,而“税”则表示由政府收取的财政收入。因此,厘税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微小的税收或微薄的收入。
使用场景
厘税常用来形容收入微薄、微不足道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收入很少,或者某项费用非常微小。
故事起源
厘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税务制度中。在古代,厘税是指由政府通过对商品交易征收的一种税收。由于厘税金额非常微小,因此人们开始将厘税这个词用来形容任何微小的收入或费用。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的工资只有厘税般微薄。2. 这个项目的利润微乎其微,简直是厘税级别。
记忆技巧
可以将“厘税”与“微薄的收入”联系起来,因为厘税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微小的税收或微薄的收入。可以通过多次重复记忆和使用例句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税务制度和相关的成语,如“重税”、“税赋”等,以加深对财政收入和税收制度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个月的零花钱就是厘税级别的。2. 初中生:这份兼职工作的收入真是厘税般微薄。3. 高中生:在这个昂贵的城市,即使是一份正式工作的薪水也只能算是厘税。4. 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奖学金只能算是厘税,无法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5. 成年人:这个项目的利润微乎其微,简直是厘税级别。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