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抗言

拼音:kàng yán

注音:ㄎㄤ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抗言 kàngyán
(1) [loudly speak]∶高声而言
(2) [speak bluntly]∶直言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明史》

详细解释

(1).高声而言。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 旦 。”《周书·窦毅传》:“ 毅 抗言正色,以大义责之。” 宋 董弅 《闲燕常谈》:“今世居下位而能执义抗言如 辅之 者,固难其人。” 明 宋濂 《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时内侍监 鱼朝恩 怙贵诞肆,宰相 元载 亦敛容避去。 造 与殿中侍御史 李衎 抗言折之,世称直臣。”
(2).对面交谈。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清 陈梦雷 《拟古诗·客从远方来》:“畴昔与君知,抗言谈在昔。” 龚尔位 《开岁述怀》诗:“岁新人惟旧,抗言多良儔。”

基本含义
抵制、反驳别人的言论或言语。
详细解释
抗言是由“抗”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抗,指的是抵抗、反抗;言,指的是言辞、言语。抗言的基本含义是指抵制、反驳别人的言论或言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或立场。
使用场景
抗言常用于讨论、辩论以及争论的场合。在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合或不公正的言论时,可以使用抗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故事起源
抗言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韦应物的文学家,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人说了一些不公正的话,但他并没有选择保持沉默,而是勇敢地抗言反驳对方的观点。他的勇气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人们就用“抗言”来形容抵制、反驳别人的言论。
成语结构
抗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抗言,坚决反对这个决定。2. 面对不公正的指责,她毫不畏惧地抗言辩驳。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面对着一群人的指责和质疑,然后勇敢地抗言反驳他们的言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抗言相关的成语,如“抗议”、“抗争”等。这些成语都与表达抵制、反驳、反抗等意义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抗言反驳同学的错误观点。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他勇敢地抗言辩解。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成功地抗言击败了对手。4. 大学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抗言维护我们的权益。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抗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