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割地

拼音:gē dì

注音:ㄍㄜ ㄉ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割地 gēdì
[cede territory]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 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英文翻译

1.cede territory

详细解释

(1).分封田邑。《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 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2).割取土地;割让土地。《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 最 之事,则合 齐 者,君也;割地者, 最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 秦 。”
(3).犹割据。《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4).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5).划分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6).指收割庄稼。 崔璇 《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基本含义
割地指的是割让领土或失去领土的意思。
详细解释
割地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于中国历史上割让领土给其他国家的事件。它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个人在外交或战争中被迫放弃自己的利益或权力。
使用场景
割地一词常用于描述国际关系、政治、商业等领域中的让步、损失或牺牲。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交易、竞争或争议中被迫做出让步或失去利益的情况。
故事起源
割地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割地让利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迫割让香港给英国。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领土割让的开始,后来成为了割地一词的象征。
成语结构
割地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割”和名词“地”组成。
例句
1. 他在谈判中不愿意割地,坚持保持自己的权益。2. 这次战争让我们割地十分之一,损失惨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中国历史上的割地事件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国家在战争中被迫割让自己的领土,这样的损失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割地一词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割地事件,以及国际关系中的领土争端和割让问题。此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割席断交”、“割袍断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不愿意割地给其他队伍,我要保护自己的基地。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中国在1842年被迫割地让利给英国。3. 高中生:这个国家在战争中割地十分之一,损失惨重。4. 大学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我们不应轻易割地,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