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条例

拼音:tiáo lì

注音:ㄊㄧㄠ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构成]
偏正式:条(例 
[例句]
我们要遵守条例。(作宾语)条例已经被制定出来了。(作主语)

近义词

规则、章程

英文翻译

1.regulations; rules; ordinances; imperative

详细解释

◎ 条例 tiáolì
(1) [regulations;ordinance]∶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的法律文件
安全条例
(2) [rules]∶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组织条例
(1).著作的义例、体例。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毋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后汉书·郑兴传》:“﹝ 刘歆 ﹞美 兴 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话,及校《三统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至 邓璨 《晋纪》,始立条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然不述作者之意,但於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於卷首,盖亦辑略之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予於癸丑秋,奉命视学 山 左,校閲之暇,咨访耆旧,广为搜索。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鲁 ,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成书二十四卷。”
(2).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若纵而不括,以养贼徒, 蜀州 大弊,必是未息。天恩允此请,乞作条例括法。”《宋史·神宗纪一》:“甲子, 陈升之 、 王安石 创置三司条例,议行新法。”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浦安修 《赤子之心》:“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国防建设事业上。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参与各种条例、条令的制定和修改。”
(3).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真人 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再犯;若復犯,身当即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文勤》:“ 谢薌泉 巡南漕归,告余曰:‘见公所定条例,每项皆有宽饶餘利,使人乐於从事’。”
(4).逐条列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元贞陈言》:“其言虽泛滥,至其条例时弊处,沉著痛快。”

基本含义
指规定的法规或规章制度。
详细解释
条例是指由国家、政府或组织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它是对某一领域的行为、活动或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规。条例通常包含了具体的规定和细节,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相关事务。
使用场景
条例一词常用于描述法律、政府或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它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的法律条文、政府的行政规定,或者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遵守各种条例,如交通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
故事起源
条例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国家为了管理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被称为“条例”,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成语结构
条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条”表示细长的东西,“例”表示规定或准则。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制定的规章制度。
例句
1. 遵守交通条例是每个驾驶员的责任。2. 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条例。3. 这个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条例,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条例”这个词语:1. 将“条例”这个词语拆解成两个部分:“条”和“例”,并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2. 将“条例”与法律、规章制度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法律、政府制度或组织管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政治学或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条例,保持课堂的秩序。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政府制定了许多环保条例。3. 高中生:我们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遵守社区条例,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