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祠祭

拼音:cí jì

注音:ㄘㄧ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祭祀。《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 朱 及二子 奉 毅 与后弟 軼 、 辅 、 敞 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新唐书·王璵传》:“ 玄宗 在位久,推崇 老子 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

基本含义
祭祀祖先或英灵的仪式。
详细解释
祠祭是指人们为了纪念祖先或英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活动,人们通过祠祭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祠祭通常包括祭拜、献祭、祈祷等环节,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祝福。
使用场景
祠祭通常在祠堂、家庙、公庙等场所举行,可以是定期的、季节性的或特殊的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祭祖活动,清明节的扫墓仪式,还有一些特殊的纪念活动等等。
故事起源
祠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祀祖先的习俗。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和社会的守护者,通过祠祭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指引。祠祭活动也成为了传承家族和社会纽带的一种方式。
成语结构
祠祭是一个名词词组,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都会回家祠祭祖先。2. 清明节时,人们会到坟墓前祠祭逝去的亲人。3. 这个小村庄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祠祭仪式,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祠祭”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祠堂前,手持香烛,虔诚地向祖先敬献祭品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习俗和祠堂建筑。2. 学习其他与祭祀相关的成语,如“祭奠”、“祭拜”等。3. 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了解祠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祠堂祭祖。2. 初中生:祠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高中生:祭祀祖先是维系家族纽带的重要方式之一。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