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数字媒体用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比特(bit)-----“0”或“1”。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存储和传播时都可分解为一系列“0”或“1”的排列组合。我们称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为数字媒体:比特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开或关、真或假、高或低、黑或白,总之简记为0或1。比特易于复制,可以快速传播和重复使用,不同媒体之间可以相互混合。比特可以用来表现文字、图像、动画、影视、语音及音乐等信息,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动画等的融合被称为多媒体。过去我们熟悉的媒体几乎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而数字媒体却是以比特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交互性能的实现,在模拟域中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数字域中却容易得多。因此,具有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是数字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播特点
更加贴近人类观念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系统能够处理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性。多媒体的实质不仅在于多种媒体的表现,而且在于媒体(比特流)的可重复使用和相互转换。
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智慧存在于信息发出一端,大量的信息推向受众,而后者被动接受。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按比特存放在公开的仓库(计算机硬盘或光盘)内,由受众去拉出其需要的信息。所有的数字媒体都包含互动的功能,智慧可以存在于信源和信宿两端。
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进行实时的通讯和交换。这种实时的互动性首先使反馈变得轻而易举;同时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改变。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一方面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以越来越小,直至个人化传播。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多媒体不是简单地把多种媒体混合叠加起来,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并根据传播要求相互转换,从而达到“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效果。
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传播是一个文理融合的全新领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传播的基础。此外,数字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表现的特点,如何利用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并使之综合,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就日趋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分类
1、感觉媒体
是指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视、听、嗅、味、触 觉)的媒体,如语言、音乐、各种图像、图形、动画、文本等。
2、表示媒体
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借助这一媒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存储感觉媒体,或者是将感觉媒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远处另外一个地方的媒体,如语言编码、电报码、条形码、语言编码,静止和活动图象编码以及文本编码等。
3、显示媒体
是显示感觉媒体的设备。显示媒体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输入显示媒体,如话筒,摄象机、光笔以及键盘等,另一种为输出显示媒体,如扬声器、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等,指用于通信中,使电信号和感觉媒体间产生转换用的媒体。
4、存储媒体
用于存储表示媒体,也即存放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媒体称为存储媒体。例如磁盘、光盘、磁带、纸张等。简而言之,是指用于存放某种媒体的载体。
5、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载体,例如同轴电缆、 光纤、双绞线以及电磁波等都是传输媒体
业务原则
1.分众(Focus):即:Segment,有效区分受众人群。
2.精准(Precise):准确把握目标受众的商业需求。
3.互动(Interactive):能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上游:厂商客户;下游: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相互沟通、互通了解需求。形成有价值的互动信息回馈链条。
发展要点
提升创造性
数字媒体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创新在推动。不断给用户带来新鲜感,不断给他们惊喜,不仅是创意还包括技术。数字媒体产业比其他产业更需要创新,特别是用户参与的创新。
创造差异性
互联网媒体和创新的数字媒体已进入个性化的时代,差异化已成为竞争的根本。数字媒体为用户与客户提供有效实用的产品、服务与应用,在实践实现“思想决定格局,定位决定出路。”
突出体验性
在用户体验中,视觉vision、情感emotions、思考thinking、行动action这四类元素形成了数字媒体的重要体验感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侧重而选择不同的组合形式,享有数字媒体信息服务、互动服务与电子商务服务。
强调沟通性
形成数字媒体平台上用户间的互动:数字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上游厂商企业客户与下游终端用户的互动,以及用户间的交流,这3者构成有效互动,这确实是一个平台内营销的过程,留住老用户比开发新用户更重要。
实现关联性
如果在海量用户强烈兴趣的领域,提供相应的内容与服务,结合关联性强的互联网/数字媒体互动产品,实现分众、精准、互动;并利用好内容与服务的长尾效应。
经营方针
数字媒体平台侧重于向客户/用户提供服务,而并不仅仅提供是某个软件本身。
通过数字媒体平台,来获得用户们的集体智能。
数字媒体平台通过使更多用户使用独特而难以复制的数据服务,来获得平台价值和商业
数字媒体平台通过用户的“自服务”而服务于“长尾”
数字媒体平台倾向于轻型用户界面与开发模型,并使用轻型的商务模型。偏重于合作整合内容和技术资源,而并非完全单独完成全部关联事宜。
中国发展
中国数字媒体于1995年随着互联网出现开始兴起,中国数字媒体的载体包括:
互联网(特别是垂直互联网领域和Web2.0/Web3.0门户),业务成熟.
手机载体(包括2.5G/3G),业务成熟,需要整合资源。
IPTV互动电视网(New,今后深入中国家庭信息获取与娱乐生活)
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New,可用廉价数字广播方法,使得多数有屏幕的电子设备成为电视,基于新的移动数字广播电视制式标准)
2010-2012年,数字媒体在中国会成为中国媒体主流
数字媒体率先影响中国的80后、90后的年青人群
数字媒体成为媒体主流后,会与传统传媒交相辉映,共存很长的时间,覆盖不同需求人群。
媒体现状
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数字媒体所涉及的技术包罗万象。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攻克数字媒体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的指导下,国家863计划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概念、内涵、体系架构,广泛调研了数字媒体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仔细分析了中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中国数字媒体技术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