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文鼎

拼音:wén dǐng

注音:ㄨㄣˊ ㄉ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刻镂花纹的鼎。《汉书·武帝纪》:“ 冀州 脽壤乃显文鼎,获荐於庙。” 颜师古 注:“文鼎,言其有刻鏤之文。”

基本含义
指文化昌盛,学术繁荣的局面。
详细解释
文鼎是由“文”和“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文”指文化、学问,“鼎”指古代用来煮食的三足铜鼎。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文化繁荣、学术兴盛的局面,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水平高、学术成就丰富。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文化繁荣的时代或地区,也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成就。
故事起源
文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故事。当时,鲁国国君问大夫子商鞅:“当今之世,何人为文鼎之称?”商鞅回答:“鲁国有孔子,秦国有李斯,楚国有屈原,这些人都是当世的文鼎。”从此,文鼎这个成语就开始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这个时代正是文鼎盛世,文化艺术蓬勃发展。2. 他在学术界的成就令人敬佩,真可谓一代文鼎。
记忆技巧
可以将“文鼎”想象成一个装满文化和学问的大鼎,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李斯和屈原等历史人物的贡献和故事,以加深对文鼎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让我们的幼儿园成为了一个文鼎。2.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国家的文鼎做出贡献。3. 中学生:我们班上的学习氛围很好,可以说是一个学术文鼎。4. 大学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术交流的文鼎之地。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