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蜡撚

拼音:

注音:

繁体:蠟撚

基本解释

蜡烛。 元 袁桷 《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之四:“蜡捻化生秋夕赐,翠标叠胜岁华移。”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脾气急躁,容易发怒。
详细解释
蜡撚源自于古代蜡烛的制作过程。蜡烛制作时,需要把蜡烛芯用手指捏紧,然后在熔化的蜡烛蜡中浸泡,使蜡烛芯充分吸收蜡烛蜡。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如果手指一松弛,蜡烛芯就会松散,无法吸收蜡烛蜡。因此,蜡撚成语比喻人的脾气急躁,容易发怒,不能耐心等待。
使用场景
蜡撚常用于形容人的脾气急躁、易怒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耐心和冷静,容易冲动和发脾气的状态。
故事起源
据说,蜡撚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由于心急火燎,总是不能耐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人们就用“蜡撚”来形容他的急躁和冲动。
成语结构
蜡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脾气真是蜡撚,一点小事就能让他生气。2. 老师告诉我们要耐心学习,不要蜡撚。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蜡烛芯被捏紧,无法吸收蜡烛蜡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蜡撚”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脾气和情绪相关的成语,如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点小事就蜡撚,老师都不敢和他说话。2. 初中生:他脾气特别蜡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他的暴怒。3. 高中生:他的脾气真是蜡撚,每次和他争论都会被他吓到。4. 大学生:他蜡撚的脾气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需要好好调整一下。5. 成年人:遇到困难时不要蜡撚,要保持冷静和耐心来解决问题。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