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印盐

拼音:yìn yán

注音:ㄧㄣ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一种呈方形结晶的食盐。盐粒较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久不接取,即成印盐,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苏恭 曰:“大盐即 河东 印盐也,人之常食者,形粗于食盐。” 清 顾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诗之四:“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茶凝。”

基本含义
形容人品行高尚,为人正直,不贪污受贿。
详细解释
印盐出自《史记·张仪列传》,原文为“印盐铭,不仕秦,不受赂,廉洁自守”。印盐指的是制作盐印,而盐印是古代盐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个成语以史实中的张仪为典型,形容人品高尚,不贪污受贿。
使用场景
印盐一词多用于形容人品高尚,为人正直,不贪污受贿的人。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廉洁自守、公正无私。
故事起源
印盐的故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当时,盐是重要的商品和税收来源,由于盐的重要性,政府对盐业进行严格管理。张仪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盐业管理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不贪污受贿,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赞誉。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1. 他一直印盐,为官廉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2. 这位领导不贪污受贿,是个印盐之才。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印盐”联想为制作盐印的过程,盐印是古代盐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将“印盐”与高尚的品质、廉洁自守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张仪的故事,了解他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以及他对盐业管理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张仪一样印盐,不贪小朋友的东西。2. 初中生:张仪是一个印盐之才,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张仪一样印盐,不贪污受贿,保持廉洁自守的品质。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