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行役

拼音:xíng yì

注音:ㄒㄧㄥˊ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基本含义
指行军作战、征战沙场。
详细解释
行役是指军队进行行军和战斗的活动。这个成语形容军队在沙场上奋勇作战的情景,暗示了军队应该勇往直前、奋勇杀敌。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军队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也可以用来比喻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勇向前、克服困难。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述刘备进攻曹操的故事。刘备领导的军队在长坂坡与曹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刘备的军队在行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但他们始终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行役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行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的军队奋勇行役,最终取得了胜利。2.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奋勇行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军队战斗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正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军事战斗相关的成语,如行军、征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野外郊游时,我们像战士一样勇敢地行役,克服了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2. 初中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像战士一样坚持不懈,奋勇行役,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奋勇行役,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