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银行业暴利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银行业暴利超烟草石油。在经历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受到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和内部通胀压力的影响,实体经济经营出现困难。而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却独善其身,去年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一银行行长甚至感叹:“银行利润太高了,都不好意思公布。”

银行业暴利秘诀何在?垄断。说实话,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真有福气,让老外同行羡慕得眼红。中国不允许随便开银行,实行准入制,因而,基本上没有业内激烈的竞争,且有国家厚爱有加的“呵护”。如此一来,但凡涉及到金融的事,银行说了算,放不放货款,放多少,货款利率多少,存款利率多少,等等,银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需要货款的和要存款的,即使觉得银行的规定不合理,还得进银行的门,看银行的脸色。离开了像官老爷的那几家银行,也没地去啊!如果说银行业锐意创新,获取了丰厚利润也让人服气,事实不是这样。银行业的利润百分之八九十,不是由于它的经营,不是由于它的劳动,也不是由于创新带来的,是国家定的利差带来的。

银行业暴利的“杀手锏”当属招骂的存贷款利差,饱受诟病。目前我国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个较大的利差根本反映不了资本市场的实际,完全是垄断性质的“霸王规定”,其弊端不可小视。

较大的存贷款利差有变相盘剥储户之嫌。当下,通货膨胀很厉害,存款利率应该高于通货膨胀率才对,但银行不仅不让利于民,还把存款利率压得那么低,老百姓把血汗钱存到银行,反而缩水赚钱,而银行竟然赚得盆满钵盈,这叫什么事?!

较大的存贷款利差不利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存款利率低,导致资本使用成本低,因此,轻松获得大量货款的央企,不精打细算,货款使用效率普遍低下,与此同时,需要货款的众多中小企业又难以得到银行的货款支持,导致它们向“高利贷”求援,饮鸩止渴。过低的存款利率,逼迫着保值增值的老百姓把钱投向资金链随时断裂的“民间借贷”……

市场经济不允许垄断,不允许暴利。因而,我们应铲除银行业的暴利,当务之急,是实行利率市场化,以让利于民,让利于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发展各种金融机构,打破垄断局面,形成竞争的态势。对银行业的暴利也要开征税,等等。(

基本含义
指银行业获得过高的利润,暴利。
详细解释
银行业暴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获取了过高的利润。这种暴利可能是通过高额的手续费、利息差、或其他不合理的方式获得的。这种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因为银行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了大量利润,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银行业存在的利润过高问题,或者用来形容某个行业或企业获得了非常高的利润。
故事起源
暂无明确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银行业”、“暴利”。
例句
1. 这家银行对贷款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太高了,简直是银行业暴利。2. 银行业暴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银行在暴风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暴风雨象征着高额利润。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银行业利润的来源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银行业暴利不好,应该控制银行的利润。2. 初中生:我爸爸说银行业暴利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来解决。3. 高中生:银行业暴利是市场失灵的表现,需要加强监管。4. 大学生:银行业暴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改革银行业的利润机制。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