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秉节

拼音:bǐng jié

注音:ㄅㄧㄥˇ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基本含义
秉持正直、坚守原则。
详细解释
秉节是指秉持节操、坚守正直的品德和原则。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困难或诱人的利益时,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正直和原则立场。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也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正直品德和坚守原则的行为。
故事起源
秉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故事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时,有一个名叫公孙敖的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学者,但他坚守自己的原则,拒绝投降王莽。最后,公孙敖被王莽处死,但他的坚守原则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秉节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秉节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秉字的意思是“坚持、持守”,节字的意思是“正直、原则”。
例句
1. 他在面对贪污的诱惑时,始终秉节不贪。2. 这位官员秉节廉洁,深受人民的敬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秉节这个成语与坚守原则和正直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秉持正直的行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秉节相关的成语,如“秉公办理”、“秉公无私”等,来扩展对秉节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向杨老师学习,秉节不作弊。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秉节廉洁,为同学们做好榜样。高中生: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要秉节不受贿赂,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大学生: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要秉节坚守梦想,追求真理和正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