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感风簿

拼音:gǎn fēng bù

注音:ㄍㄢˇ ㄈㄥ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风”为名,故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沉存中 云:‘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歷,相传谓之‘害肚歷’。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歷’,可对‘感风簿’。”

基本含义
指人对外界的风向很敏感,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详细解释
感风簿是一个由"感"、"风"、"簿"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感"表示感受、察觉,"风"表示事物的动向、趋势,"簿"表示记录、记载。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对外界的风向很敏感,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时事、社会动态等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故事起源
关于"感风簿"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义来推测其起源。簿是古代一种用来记录重要事物的册子,而感风则表示敏感地察觉风向的能力。因此,可以想象在古代,有些人会以记录风向的变化来推测天气、作物生长等事物的发展趋势。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感"为动词,"风簿"为宾语。
例句
1. 他真是个感风簿,总能准确预测市场的走势。2. 她对社会动态非常敏感,可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感风簿。
记忆技巧
可以将"感风簿"联想为一个人站在高楼上,手里拿着一本记录风向的簿子,专注地观察风的变化。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时事评论等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感风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感风簿,总能准确预测老师下一步会布置什么作业。2. 初中生:她是学校里的感风簿,对社会新闻了解得很多,经常给我们分享有趣的观点。3. 高中生: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像一个感风簿,总能看出别人隐藏的情感和意图。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主席,他必须成为一个感风簿,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