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拼音:wàn quán chéng
简介
万全城
万全城地处张家口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是倚顺山坡而好的一座卫城。距野狐岭南德胜口1.5公里。永乐元年(1403年)筑城。次年,宣府镇万全右卫治所迁於此。正统三年(1438年)砖包城墙,周长六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万历三十七的(1609年)重修而定型。城呈菱形而显独特。万全县城外墙保存完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万全城原名右卫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万全改卫置万全县,遂成县治所并改称万全城。1983年因县政府移至孔家庄而成为万全镇政府所在地。但其始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万全卫城俗称“轿子城”。这是因为该城只开南、北二门,且两门外均有瓮城。东、西两侧虽然无门,却也筑有突出城外的类似瓮城一样的城墙,仿佛轿子两边的杠穿。两条自然形成的河床分置两边,又如同两条轿杆将轿子抬起。
《元史·太祖本纪》载: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命左万户木华黎率领的敢死队前锋,以其统帅的蒙古铁骑乘势突袭,横扫抚州(张北)、野狐岭,穿越狼窝沟黑风口、列阵于德胜口万全城一带,激战于洋河北岸会河堡(今孔家庄),使金兵40万大军彻底崩溃,而金王朝自此一蹶不振。成吉思汗亲帅蒙古铁骑一路攻城夺邑,直至夺取金国德兴府(今涿鹿县城),后因他中流失负伤,撤兵弃城,重返北地。
《明史》载,洪武三年(1307年),明大将军李文忠率军经历万全卫城,出塞攻克兴和(今张北)。四年后,明大将蓝玉又率军经万全城重克兴和。永乐十二年(1415年),明永乐帝亲帅六军经万全卫城,出征兴和,迎战瓦剌部头领马哈木,马哈木败逃。正统十四年(1449年,)万全卫守备江福,与明英宗朱祁镇密派的军士高斌合谋,在野狐岭设伏,将叛君事敌的太监喜宁擒获,将其送京伏诛。
上世纪“七·七”事变后,日酋关东军参谋长东长英机,率其机械化兵团先后突破中国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刘汝明的多伦、野狐岭防线。万全城居民为抗日的中国军队救伤员、送给养,做出了贡献。1937年8月24日,日寇侵占了万全城。借口以搜查“化装的中国军人”为名,抓捕了城内农民37人,惨杀于城内东瓮圈,后人称为“万人坑惨案”。六天后,日寇胁迫20余名城里青壮年为之修路,工后,将他信集中惨杀于狼山沟,人称“狼山沟惨案”。等战犯东条英机的屠刀沾满了万全城居民的鲜血。在东条机械化师团侵占万全城、张家口八角台的同时,国民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部防守的南口、怀来也被日寇阪垣征四朗师团侵占。于是,日本法西斯的两个甲等战犯东条英机、阪垣征四朗在张家口会见。在东条英机的策划下,傀儡政权察南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先后在张家口粉墨登场。
1945年8月14日,以晋察冀军区的辖冀察区,平北分区的八路军在耿飙、刘道生、段书权等将军的率领下,八路军万全支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解放了万全全境和万全城。为解放张家口之战与苏蒙联军狼窝沟之战,消灭日寇侵略军和日伪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11月,在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引下,华北军区场(成武)李(井泉)兵团分卓资山、隆盛庄、集宁三路,向张家口守敌合围。30日拂晓,万全城解放,切断张家口守敌西逃的道路。待华北军区杨(得志)罗(瑞卿)耿(飙)兵团在新保安全歼了傅作义主力35军,于12月24日,解放了张家口,全歼守敌54000人。华北军区二、三兵团将领杨得专、罗瑞卿、杨成武、李井泉、耿飙等在张家口胜利会师。
总之,万全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百年来,在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野火春风斗古城》、《哀乐江湖、《小骑兵历险记》、《冯玉祥》等影视剧在万古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