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偷曲

拼音:tōu qǔ

注音:ㄊㄡ ㄑ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李謩 擪笛傍宫墻,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 玄宗 尝於 上阳宫 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验之,自云:‘某其夕窃於 天津桥 玩月,闻宫中度曲,遂於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 长安 少年善笛者 李謩 也。’ 玄宗 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 清 洪昇 《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基本含义
指人在别人不注意或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他人的音乐作品或曲谱。
详细解释
偷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偷”意为盗窃,指秘密地获取他人的财物;“曲”意为音乐曲谱。偷曲的含义是在没有得到授权或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窃取他人的音乐作品或曲谱。
使用场景
偷曲主要用来形容那些不正当地获取他人音乐作品的行为,常用于音乐创作、盗版音乐等相关领域的讨论中。
故事起源
偷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历史。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顾长庚的音乐家,他擅长作曲,曾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然而,有一天他的曲谱被人偷走了,他非常愤怒和伤心。后来,这个故事被流传下来,并成为了形容盗窃音乐作品的成语。
成语结构
偷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偷”是动词,表示行为,而“曲”是宾语,表示被窃取的对象。
例句
1. 他被指控偷曲,侵犯了他人的版权。2. 这位音乐家因为偷曲而丧失了良好的声誉。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偷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夜晚偷偷摸摸地溜进一个音乐家的房间,偷走了他的曲谱,然后悄悄地逃走。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偷曲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对音乐创作、版权保护等话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应该偷曲,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不能随意偷曲。3. 高中生:偷曲是一种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4. 大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偷曲问题更加突出,需要加强版权保护的力度。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