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辱台

拼音:rǔ tái

注音:ㄖㄨˇ ㄊ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臺”。《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为大夫三月, 蒋伸 辅政, 景让 名素出 伸 右,而 宣宗 择宰相,尽书羣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 宪宗 神御前射取之,而 景让 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臺’。 景让 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 西川 节度使。”

基本含义
指侮辱或羞辱台湾地区或台湾人民。
详细解释
辱台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辱和台。辱意味着侮辱、羞辱,台指的是台湾地区或台湾人民。辱台的含义是对台湾地区或台湾人民进行侮辱或羞辱的行为。
使用场景
辱台一词常用于描述针对台湾地区或台湾人民的不尊重行为,例如在政治、社会或媒体中对台湾进行歧视、诋毁或侮辱。此外,辱台也可以用来指责对台湾地区或台湾人民不友好的言论或行动。
故事起源
辱台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争议和敌对关系。这个成语在近年来的政治和社会讨论中越来越常见,用来强调对台湾的尊重和友好。
成语结构
辱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形式为“动词 + 名词”。
例句
1. 他的言论严重辱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2. 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对台湾人民进行了辱台,违反了基本的尊重原则。
记忆技巧
记住辱台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辱”和“台”两个字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对着台湾地图吐口水,这是对台湾的侮辱行为。2. 将成语用在句子中进行练习,帮助巩固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台湾地区和台湾人民。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辱台的行为让我感到很生气。2. 中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台湾地区,不要辱台。3. 大学生:辱台行为违反了基本的人权原则。4. 成年人:我们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辱台行为,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