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下箸

拼音:xià zhù

注音:ㄒㄧㄚˋ ㄓ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下箸 xiàzhù
[eat with chopsticks] 指用筷子夹食物

详细解释

亦作“ 下筯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基本含义
放下筷子,指吃完饭或停止用餐。
详细解释
下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箸是指筷子。下箸的意思是放下筷子,用来表示吃完饭或停止用餐的意思。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用餐结束后要收拾桌子、打扫卫生,也可以用来比喻结束某个事情或停止某个行动。
使用场景
下箸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在餐桌上,当一个人吃完饭后,可以说“我下箸了”,表示自己已经吃完了。在工作或学习中,当某个任务或项目完成时,可以说“我们下箸了”,表示已经结束了。在生活中,当一个人决定停止做某个事情时,也可以说“我下箸了”。
故事起源
关于下箸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根据常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餐桌礼仪。在古代,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使用筷子,而放下筷子则意味着吃完了。因此,下箸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下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箸是动词,下是动词,表示行为的动作。箸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句
1. 我吃完了,下箸了。2. 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下箸了。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下箸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吃饭时放下筷子的动作。可以想象自己在吃饭结束后放下筷子,表示吃完了。另外,可以使用下箸这个成语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练习,例如在吃饭时使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他人吃完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餐桌礼仪相关的成语,例如“举箸投笔”、“箸不离手”等。也可以了解中国餐桌礼仪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吃完饭了,下箸了。2. 初中生:考试结束了,我们可以下箸了。3. 高中生:终于写完了作文,我可以下箸休息一下了。4. 大学生: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下箸了。5. 成年人:工作结束了,我可以下箸回家了。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