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儆戒

拼音:jǐng jiè

注音:ㄐㄧㄥˇ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儆戒 jǐngjiè
[warn] 告诫人使注意改正缺点错误

反义词

褒嘉

详细解释

警戒;戒备;戒惧。《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不可以赏非其功;法令者祖宗之法令,不可以罚非其罪:慎之重之,益自儆戒。” 明 张居正 《宵夜勤政》诗:“世泰何曾忘儆戒,年丰犹自念寒飢。”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人晓得有我兄弟这样一位英雄,也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

基本含义
警戒、警惕、戒备
详细解释
儆戒是一个形容词,意为警戒、警惕、戒备。它强调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利情况保持高度警觉和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使用场景
儆戒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潜在的危险、风险或不利情况保持警觉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组织或国家在面临挑战或风险时应保持警惕和戒备。
故事起源
儆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据说,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位名叫韩昌黎的将军,他非常重视军队的训练和战备工作。一次,韩昌黎正在军营里督导士兵训练,突然发现一只蚂蚁在地上爬行。他立刻停下来观察,并警告士兵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这只蚂蚁一样。后来,人们用“儆戒”来形容保持警觉和戒备的状态。
成语结构
儆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儆”表示警戒、警惕,第二个字“戒”表示戒备、警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加强烈的成语。
例句
1. 他对这个新项目持续保持儆戒的态度,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2. 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儆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儆戒”与保持警惕和戒备的状态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处,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时刻保持警戒,就像韩昌黎观察蚂蚁一样。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儆戒相关的成语,如“戒骄戒躁”、“警钟长鸣”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保持警觉和警惕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儆戒,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2. 初中生:我们要在考试前保持儆戒的状态,不要因为前几次考试成绩好就放松了警惕。3. 高中生:在高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我们要时刻保持儆戒,不要因为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就松懈下来。4. 大学生及以上:在社会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儆戒,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