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缅甸玉又称翡翠玉 ,缅甸玉石主要产于缅北猛拱一带,曾在我国的清末民初风行一时。由于缅甸翡翠玉硬度高〈也称水种〉,光洁明亮。且好的翡翠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 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称为“玉中之王”。被很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由于翡翠玉产在紧邻中国的缅甸,且大部分成品在中国加工的特殊地缘关系,加之中国人对翡翠玉的特别偏爱,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玉”。
常识
缅甸玉千变万化,缅甸玉的折射率很高,高于一般的玉,在玉类当中必于佼佼者,在硬玉当中排行第一,它根据材质,可分为三类:
① A 货:属于纯天然的,未经过人工处理,真玉、真色、真底、真水头,价格很高。(好的)
② B 货:一般是因颜色好,但没有透明的底子,经过酸碱处理,将玉质处理通透,晶莹,属于假底子真颜色,真材料。
③ B+C缅甸玉:在B 货基础上再加颜,便是B+C类,它是通过高科技染出来的,高温激光,永不变色,可染翠玉、黄玉等。
玉的颜色分类
(注;“水头”内在的透明度,“种头”指玉的品种名称,如“花青”)
A、水头好。(颜色便会显示偏浅,但水头好种头亮)
B、水头中等。(颜色便会显示偏深,但水头好,种头一般)
C、水头好。(“老场石”显示为花色,俗称“花青”,也是很美的,每一种花纹都不一样)
D、水头好。(颜色均匀,不深不浅,种头亮,外行人是中意的)
通常A、B、C、D都深受人们喜爱,一般老龄人深爱B、C,年轻人喜爱A、D
玉的鉴别
(1)真玉的色彩比较自然,有水头,每块玉的花纹也不同,假玉一般物水头,颜色和花纹都很均匀,假玉一般绿中偏蓝,并且外观的抛光度明显比真玉要高得多,而真玉的内在透明度很高。
(2)B+C缅甸玉是一种硬的白玉,它是一种染玉,属真玉,它是经过酸碱和环氧树脂加沸填补空洞后加色的。
玉的维护与保养
(1)不能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
(2)不能长期使它接触油污,要经常在中性洗涤剂中用软布清洗,抹干后再用绸布擦亮。
(3)不能长期放在箱子里,以免时间久了“失水”变干。
(4)当玉被碰或跌落,若裂纹不严重,可继续佩戴,如十分严重或被跌断为两截时,便要视玉的贵重程度,可采取金镶玉的方法在断裂口包金、包银来处理,如果被跌落成三截或更碎时,则要采取珠宝首饰的改制来处理。
与缅甸玉最接近的玉石——佘太翠
佘太翠形成于18-24亿年前海底硅质沉积,后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和含铬热液渗入,形成了含铬为主的石英岩,呈淡绿色到白色、半透明、质地坚硬致密、抛光后细腻温润、色泽亮丽、令人赏心悦目。
1.摩氏硬度7.1
2.密度:2.6
3.折射率:1.54
4.放射性3---5R(安全标准为40R)
5.光学性质:透明—半透明
6.颜色:淡绿色---白色
7.抗酸碱腐蚀
1、颜色:玉石行家对颜色非常重视。颜色不仅是评价玉石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玉石种类的主要依据。佘太翠的颜色虽不是各种玉石中的佼佼者,但它特有的丰富的颜色同样倍受珍视。
佘太翠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硬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佘太翠玉有白色、青色、翠色等三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豆绿色、墨绿色、等等.业内人传说佘太翠中的白玉有赛和田白玉之说.翠玉有逊翡翠之谈.是极为珍贵的高档玉石,.
2、硬度:硬度是鉴定佘太翠的重要标志之一。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搞其它物体侵入的一种力学性质。通常硬度有两种:
(1)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
(2)绝对硬度,亦叫压入硬度。是根据矿物表面上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测定。佘太翠的摩氏硬度为6.9~7.2之间,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白玉硬度稍大于翠玉。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3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2度,佘太翠硬度大,抛光性好,便于保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3、密度:密度是玉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佘太翠的体重经用小体重样测定,为2.65~2.85。不同品种略有差别,白玉为2.85,青白玉为2.65,翠玉为2.75。
4、透明度: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体、非透明4种.佘太翠属于微透明体,在一般进取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物像.
5、光泽:光泽是玉石对光反射的能力。佘太翠光泽属玻璃光泽。这种光泽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柔润细腻,油光可鉴。
缅甸玉的传说
相传在13世纪初叶,一位中国商人在从缅甸北部长途跋涉返回云南的旅途中,为了平衡骡背上的负重,在路旁随手拾起一块石头放在鞍边的篮里。返抵家园的时候,商人拿了石块抛在一旁,不料,石块裂开,露出了里面的内涵,商人顿时目瞪口呆,原来那竞是一块上好的裴翠。这就是缅玉首次被发现的传说。后来,商人组成寻宝队再赴缅甸,却空手而回,没有人可以找到缅玉的根源。
百多年后,云南省的官府再度派人前往缅甸找寻玉矿,可是队伍中无一人生还。自从传出缅甸蕴藏玉矿后,不少中国商人冒险寻宝,也有人偶有所获,后来才知道,滇缅接壤的区域毒瘴弥漫,盗贼如毛,是一条令人谈色变的不归路。
据历史所载,云南的商旅是在1788年间展开玉石贸易的。由于玉石生意利润丰厚,于是不少人在这个大前堤下,不惜闯入不毛之地。终于宝藏之谜揭开了—原来,缅玉的产地是缅北而曼德勒市以北60余公里的抹谷则蕴藏着丰富的红、蓝宝石。
从此,缅玉成了首饰中的牡丹,而中国商旅更蜂拥前往,缅甸大发玉石财。1830年至1840年间,缅玉贸易到达全盛时期,就连一向人烟稀少的玉石产地也顿时繁华起来。
初期,云南的商人购买玉石后,使用骡马驮回昆明市转售。买家多数是跨越广西而来的广东客商,通常,卖家会把玉的原石的一小角削云,露出一小片玉石色供买家挑选。但凭观察选购玉石,纯粹是经验加上运气,这个传统的交易方法维持至今,甚至缅甸政府将采玉业和对外玉石贸易收归国营后亦没有改变。由于玉原石的表里在色泽的质地上有极大差别,故此不少人栽了跟头,损失惨重。但也有人吉星高照,发了大财。总之,这不是一般门外汉适宜沾手的。
1861年,第一批广东商旅乘船到达缅甸曼德勒市,他们购进一批玉石,赚了不少。从此,广东籍的商人前往缅甸经营玉石的与日俱增,有些甚至携带着私人的工匠。曼德勒也逐渐成为玉石交易中心,并设立了一个玉商会。当年,市中最旺盛的是玉石街和华人街。今日还有缅甸人翻起街中的渠边石,偶然也可发现当年旅华侨所埋藏下来的玉石。
时移世易,玉石的贸易带逐渐向北迁移至苏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由于云南省交通网络沿未发达,所以他那玉石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就渐渐地被发展兴隆的上海所取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