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世界三大饮料 -介绍
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爽口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非洲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产区,多输往西欧和美国。世界咖啡栽培面积的99.9%和产量的99.4%。拉丁美洲居首位,消费则集中在发达国家,以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为多。亚洲是世界著名茶叶产区,亚洲茶文化源于中国,现以中国和日本最为发达。
一、可可
梧桐科多年生热带小乔木,原产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的热带雨林,果实是世界三大饮料(咖啡、茶叶、可可)之一。 学名为Theobroma cacao。其果实经发酵及烘焙後可制可可粉及巧克力。
早在哥伦布抵美前,热带中美洲居民,尤其是马雅人及阿兹特克人,已知可可豆用途,不但将可可豆做成饮料,更用以作为交易媒介。16世纪可可豆传入欧洲,精制成可可粉及巧克力;更提炼出可可脂(cocoa butter)。
可可树遍布热带潮湿的低地,常见於高树的树荫处。树干坚实,高可至12公尺(40呎),其椭圆形呈皮革状之叶长至30公分(1呎),伸展如伞盖。花粉红色,小而有臭味,直接著生在枝干上。蓇葖果长35公分,直径12公分,呈卵形,表面有10条脊,黄棕色至紫色,可可果含种子(可可豆)20∼40粒。豆长约2.5公分,包於粉红色有黏性的果肉中。可可树栽培4年後,每年每株产豆荚60∼70枚。采收後,豆自荚中取出,发酵若干天,经一系列之加工程序,包括干燥、除尘、烘焙及研磨,乃成为浆状,称巧克力浆;再予压榨出可可脂和可可粉,或另加可可脂及其他配料,制成各种巧克力。
老茎开花,花小而果实大,果实内有几十粒种子,为可可豆,含有可可黄油,常温下是固体,熔化临界温度37度,而人体口腔的温度是37.5度,故"只熔在口,不熔在手"。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富含蛋白质,具有滋补兴奋作用;热能量很大,能持久保持旺盛精力。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可以饮用或供药用。
历史
可可从南美洲外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地峡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在今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础上研发了可可饮料和巧克力。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瑞典的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种加词是“可可树”。后来,由于巧克力和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二、咖啡
茜草科咖啡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世界三大饮料(咖啡、茶叶、可可)之一。中国产于海南岛和云南。果实为鲜红色的咖啡豆,经焙炒后研细即为咖啡粉,是一种良好的饮料。它含有大量的咖啡碱、蛋白质等,味道芳香,有兴奋神经,驱除疲劳,可作麻醉剂、兴奋剂、利尿剂和强心剂,也可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4000年前,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咖法地区的牧民发现,羊群吃了一种热带小乔木后躁动不安、兴奋不已,赶回羊圈后羊群通宵达旦欢腾跳舞,于是大胆尝试,发觉这种植物可以提神解乏,甚至也会手舞足蹈。现在咖啡的名称就取之于"咖法"的近似音。
现代医学认为,咖啡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续衰老过程,兴奋神经,驱除疲劳。
咖啡分为大、中、小粒种,小粒种咖啡因含量低,但香味浓;中粒、大粒咖啡咖啡因含量高,但香味差。通常的商品咖啡是以上配制而成,一般为三、七分。
也门的国花、国树,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的国树。
历史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其中,最普遍且为大众所乐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时候,偶然发现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细一看,原来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才导致举止滑稽怪异。他试着采了一些这种红果子回去熬煮,没想到满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后更是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从此,这种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且颇受好评。 古时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有助于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回教严禁教徒饮酒,于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十五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尔其等国。咖啡进入欧陆当归因于土耳其当时的鄂图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鄂图曼大军西征欧陆且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些咖啡豆,和从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战争原是攻占和毁灭,却意外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这可是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了。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东方,咖啡在更久远前的年代已作为一种饮料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咖啡出现的最早且最确切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但是早在荷马的作品(希腊诗人,生卒年有争论,一较权威说法是生于公元前744年---译者注)和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奇里,就已记述了一种神奇的,色黑,味苦涩,且具有强烈刺激力量的饮料。公元10世纪前后,阿维森纳(Avicenna, 980-1037,古代伊斯兰世界最杰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学家,医生,理论家等---译者注)则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还有一个源自15世纪的奇特故事,传说一个也门牧羊人看见一群山羊从一丛灌木上衔落色泽微红的浆果,很快这些山羊变得焦躁不安,兴奋不已,这个牧羊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一位修道士(在中东和西方古时修道士是掌握知识的上层阶级---译者注), 这位修道士将一些浆果煮熟,然后提炼出一种味苦,劲足的,能驱赶困倦和睡意的饮料。 虽然咖啡是在中东发现的,但是咖啡树最早源于非洲一个现属埃塞俄比亚的地区,叫Kaffa, 从这里咖啡传向也门,阿拉伯半岛和埃及,正是在埃及,咖啡的发展异常迅猛,并很快流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到16世纪时,早期的商人已在欧洲贩卖咖啡,由此将咖啡作为一种新型饮料引进西方的风俗和生活当中。绝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咖啡来自亚历山大港和士麦那(土耳其西部港市---译者注),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进出口港口强加的高额关税,以及人们对咖啡树种植领域知识的增强,使得经销商和科学家开始试验把咖啡移植到其他国家。荷兰人在他们的海外殖民地(巴达维亚和爪哇,〈巴达维亚即现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旧称---译者注〉),法国人1723年在马提尼克岛(位于拉丁美洲),以及随后又在安的列斯群岛(位于西印度群岛---译者注)都移植了咖啡树;后来英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侵占亚洲和美洲热带咖啡种植区。 1727年巴西北部开始了咖啡种植,然而糟糕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种作物种植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区域,最初是里约热内卢,最后到了圣保罗和米纳斯洲(大约1800-1850期间),在这里咖啡找到了它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咖啡种植在这里发展壮大,直到成为巴西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正是在1740到1850期间,咖啡种植在中南美洲达到了它的普及之最。 虽然咖啡诞生于非洲,但是种植和家庭消费却相对来说是近代才引进的。实际上,正是欧洲人让咖啡重返故地,将其引进他们的殖民地,在那里,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咖啡才得以兴旺繁荣。
种类
咖啡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列举几种: Espresso(single shot): 传统的Espresso咖啡,味道香浓的同时也奇苦无比,不过许多人正是因为这双重味道迷倒而爱上它。喝的时候,将一下口咖啡含在口中,让它的香气尽情散发,再细细品味。 Espresso(double shot): 与上一种咖啡做法一样,但咖啡豆用量加倍,味道自然更浓郁也更苦,神经敏感者慎喝。
Cappuccino(卡布奇诺): 用1/3的Espresso咖啡加1/3的淡奶,再将1/3鲜牛奶用机器打成泡沫,最后在杯口洒上一层肉桂粉,高手通常可将肉桂粉做成各种形状。
Americano: 一份或双份的高级Espresso,加入大量热水稀释成综合咖啡。
Latte(拿铁): 在一份或双份Espresso中加入热牛奶,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分量的糖浆,是最受人欢迎的咖啡,类似于雀巢的1+2。
Breve: 做法与Latte基本相同,只不过用热鲜奶油代替鲜牛奶。
Mocha(摩卡): 在Espresso中加入热牛奶和巧克力粉,搅拌均匀后在咖啡上挤上一层奶油,在淋上巧克力酱,是一种外观上最赏心悦目的咖啡。
Granita: 这是夏天最受欢迎的饮品,在Espresso中加入鲜牛奶、可可、糖,再与雪泥结合,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上果汁。
三、茶
茶:是茶树或茶树新梢芽叶加工品的统称。茶树为山茶科,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的古称其多。如萘、诧、槚、苦萘、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树,有的指不同的成品茶。至唐代开元用间(公元8世纪),始由“萘”字逐渐简化而成“茶”字,统一了茶的名称。现在世界各国“茶”字的读音大多由“茶”、“槚”、“诧”以及“萘”等的音韵转变而来。
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虽无可稽考,但可说明知茶百用为时甚早。唐代陆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树的形态,而且指出茶产于中国南方。并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傍时浸俗,盛于周朝。”,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有:“茶也,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也……”。东汉《桐君录》中:“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在《封氏闻见记》中:“开元太山有僧大兴禅教,人人煮茶驱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风俗。”到了汉代茶已成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是摘鲜叶煮饮,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茶饼。后来唐代又创制了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白茶、乌龙茶等。
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古有“蜀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秦统一中国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我国有17省,900余县产茶。又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先是荷兰、葡萄牙,1638年输入英国。1664年输入沙俄。17世纪输入美洲,1674年输入纽约。美国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中说:“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唯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始习饮之。”作为茶叶引种传到世界各地,当然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传朝鲜;1618年到俄国;1780到印度;1828年传印尼,1834年斯里兰卡;1914年马来西亚,作为商品传到这些国家当然更早许多。
历史
根据找到的大量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人们普遍认同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在欧洲,可笑的英国人说饮茶的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是有人指出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栽种的,而且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在印度从未发现过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怎么这么巧,侵略东南亚的英国人一来就有野生茶树了。而且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根据可靠地考古发现,中国才是饮茶的真正发源地。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树,按照英国人的逻辑,浙江的发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大饮料的各自市场及消费人群
茶、咖啡、可乐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但近年的消费趋势却显示出咖啡和可乐正在不断地向茶的主流地位发起挑战。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自然清新的茶香,浪漫浓郁的咖啡,刺激爽口的可可,究竟谁更受青睐?
英国:“茶老大”遭遇挑战
英国人有着350多年的饮茶历史,据《泰晤士报》报道,近80%的英国人都喝茶,65岁以上人中喝茶者比例更高达85%。因此,在英国,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平均每天喝掉1.65亿杯茶。英国本土不产茶,茶叶进口量长期高居世界第一,每年高达14万吨。
然而,根据消费者研究机构的调查,在过去两年中,英国的茶叶市场却出现了萎缩的迹象,茶包的销售量下降了16%,而散装茶则下降了9%。茶叶消费从1999年的7.07亿英镑缩水到了去年的6.23亿英镑,下降了12%。
相反,香奶咖啡、热牛奶咖啡和各种水果茶的销售量却在增长,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更是增长了50%,这意味着很多年轻人渐渐对喝茶失去了兴趣。虽然在15岁到24岁的人中,有72%的人喝茶,但他们的消费量远不及年长的人,每天喝茶超过两杯的人只有38%,而在65岁以上的人中,这个比例是70%。同时,人们对喝茶治百病的传统看法也产生了怀疑,这也是导致茶叶销售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法国:咖啡香浓依旧
在法国,生活如果没有咖啡简直可以说是世界的末日到了。法国的咖啡像英国的下午茶一样飘荡着欧洲文明经典的醇香。1644年咖啡被带到法国,之后便大行其道,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咖啡文化。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不是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是散淡的态度和做派: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谈情说爱……本世纪以来,咖啡馆渐渐成了社会活动中心,被视为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土耳其:国粹咖啡遭冷落
据说,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熬煮出来的,而土耳其则是欧洲人的咖啡启蒙老师,是他们把咖啡豆带到了欧洲。土耳其人煮咖啡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将咖啡磨成细粉放入金属器皿中加水熬煮,经过几次沸腾,煮成香气四溢的浓稠状,才算大功告成。咖啡粉所要求的细度和咖啡入口的稠度均居各式煮法之冠。与土式沸煮咖啡大不相同的是,意大利的浓缩咖啡靠高压机器泡煮,只需20秒就能完成,在许多土耳其人眼中,这种速食法很不入流。
然而近年来,浓缩咖啡却成了土耳其咖啡馆和许多年轻人的宠儿,倒是土式咖啡受到了冷落。为此,土耳其国内还发生了一场围绕土式咖啡“国饮”地位的争论。
美国:茶、咖啡和可乐各有所爱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但美国人饮茶没有欧洲人多,而且饮茶方式没有英国和东方人那么讲究。美国人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更青睐于冰茶、速溶茶等。近年来,随着绿茶保健功能逐步揭示,美国又掀起了一股“中国绿茶热”。
美国是世界上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喝掉了世界咖啡产量的1/3。根据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除了空气和水之外,咖啡位列美国人生活必需品的第三位。美国人喝咖啡同样是随性而为,美国咖啡馆像美国流行的快餐文化一样,大多体现了一种美国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茶饮和咖啡都是美国的舶来品,而可乐则是美国的地道土产。可口可乐起源于1886年,它在二战中曾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经过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可乐更奇迹般地成为风靡世界的“球饮”,与牛仔裤和好莱坞一起成为美国的三大时尚标志。
日本:茶道文化空前繁荣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和饮茶习惯是唐朝时由中国传入的。“茶道”一词,也最早见诸于中国唐代史籍中,其含义为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日本人又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孕育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道。
今天,有500年历史的日本茶道迎来了空前繁荣。茶室、茶庭遍及日本各地,茶会充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千姿百态的茶道已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据统计,参加茶道活动的日本人有500万之多。除了传统的茶室,日本近年还流行绿茶连锁店,它们的外表很像星巴克咖啡店,非常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