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昏愦

拼音:hūn kuì

注音:ㄏㄨㄣ ㄎ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头脑昏乱;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方昏憒间,忽闻妇人哭入。视之,则縗絰者 长亭 也。”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平梅 抬起头来,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愚昧;糊涂。《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甚矣, 公叔 之病也,乃使我託国於 卫鞅 ,又曰:‘不用则杀之。’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憒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老妇昏憒,一时见利取此钱。”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他就是那时候的,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愦腐朽,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

英文翻译

1.dote

基本含义
昏暗无光、模糊不清。
详细解释
昏愦形容光线昏暗,视线模糊,无法清晰辨认事物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思维迷糊,无法理清头绪的状态。
使用场景
昏愦通常用于形容环境昏暗、视线模糊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迷糊、不清晰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书面语中。
故事起源
昏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故事中,田敬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官员,他有一次参加国君的宴会,宴会上灯光昏暗,视线模糊,田敬仲因此无法辨认出宴会上的人物。后来,他因此被国君误以为对宴会不重视,遭到了国君的指责。由于这个故事,昏愦成了形容环境昏暗、视线模糊的成语。
成语结构
昏愦的结构是形容词+形容词,表示状态或情况。
例句
1. 房间里的灯光昏愦,我几乎看不清楚东西。2. 他的思维昏愦,无法理清头绪。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昏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昏暗的房间中,视线模糊,无法清楚看到周围的事物,从而联想到昏愦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光线、视觉相关的成语,例如昏天黑地、明亮如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的灯光昏愦,我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2. 初中生:我今天头疼得厉害,感觉思维有些昏愦。3. 高中生:考试前夜,我熬夜复习,导致思维昏愦,无法集中精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