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铜盘

拼音:tóng pán

注音:ㄊㄨㄙˊ ㄆ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基本含义
指不可抗拒的命运或不可逆转的局势。
详细解释
铜盘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铜”和“盘”。在古代,铜盘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具有一定的重量和不可改变的形状。因此,成语“铜盘”用来形容命运或局势不可抗拒,无法改变的意思。
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或局势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困境、社会的不公、历史的必然等等。
故事起源
关于“铜盘”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相传,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做郑成功的抗清英雄,他曾经在台湾岛上抵抗清朝的入侵。在一次战斗中,郑成功率领的军队被清军围困,形势非常危急。这时,郑成功拿起了手中的铜盘,高举着向天空望去,然后大声说:“铜盘之下,必有王者!”他的军队听到这句话后,士气大振,最终成功突围。这个故事中的“铜盘”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改变,而郑成功的话语则表达了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成语结构
铜盘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面对铜盘般的命运,毫无办法。2. 这个社会存在着许多铜盘般的局势,我们应该努力改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铜盘”与不可逆转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个铜盘被压在地上,无法改变形状或移动,就像命运或局势一样。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命运相关的成语,如“无可奈何”、“天下无敌”等,以扩展对于命运和局势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铜盘般的题目,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解答。2. 初中生:面对家庭的贫困,我感到自己好像被铜盘般的命运所束缚。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面对各种铜盘般的局势,才能取得成功。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