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一条鞭

拼音:yī tiáo biān

注音:ㄧ ㄊㄧㄠˊ ㄅ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 明 代田赋制度。 嘉靖 时于地方试行新法,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 万历 年间 张居正 执政,推行于全国。见《明史·食货志二》。 清 代因之。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余闻诸长老云,徭赋之法,盖莫善於今之一条鞭矣。”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明史》言,国初有里甲、均徭、杂汎三等, 嘉靖 时行一条鞭法,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
(2).比喻删繁就简,条贯划一。 清 翟灏 《通俗编·数目》:“按此法(一条鞭法)自 明 季创行,至今不改,而凡事之并繁就简,世俗亦借以言焉。”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第五场:“这个上下一条鞭的办法好!”

基本含义
指一种严厉的惩罚或监督手段。
详细解释
成语“一条鞭”源自于古代农村的耕作方式。农民在耕地时,通常会用鞭子驱赶牲畜,以保持牲畜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而当农民对待牲畜较为严厉时,就会用鞭子进行猛烈的抽打。因此,“一条鞭”成语中的“鞭”指的是农民用来惩罚牲畜的鞭子,象征着一种严厉的惩罚或监督手段。
使用场景
成语“一条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待他人或自己的严苛要求、严厉惩罚或监督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上级对下级的严格要求,家长对子女的严厉教育,或者自我要求过高的情况等。
故事起源
成语“一条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农村的耕作场景。农民在耕地时,需要用鞭子驱赶牲畜,以保持牲畜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而当农民对待牲畜较为严厉时,就会用鞭子进行猛烈的抽打,以达到惩罚或监督的目的。这种严厉的惩罚方式逐渐演变成了成语“一条鞭”。
成语结构
成语“一条鞭”由三个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1.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总是一条鞭抽打自己。2. 这个教练对队员非常严厉,总是用一条鞭来监督他们的训练。3. 在这个公司里,上司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总是用一条鞭来驱使他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一条鞭”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严厉的农民用鞭子抽打牲畜,以达到惩罚或监督的目的,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你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例句,进一步了解和运用成语“一条鞭”。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一鞭子打醒”,“一鞭子打死”,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高,总是用一条鞭来督促我们。2. 初中生:父母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总是用一条鞭来监督我。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要求很严厉,总是用一条鞭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