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摇摇石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在四川省长宁县三元乡双龙村9组的一座山顶上,有一块耸立在公路旁的大石头,这块石头处在一棵大榕树下,高5米多,周长约20米左右,重达200多吨,岩石和下面的基岩之间的支撑点很小,而且中间还有个大洞。虽然这块石头重达200多吨,不过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推动,当地人叫它“摇摇石”。

摇摇石-简介

三元乡的“摇摇石”

在四川宜宾到长宁公路的李端镇路口分路,往沙河方向前行约十公里,就到了一个以盛产枇杷而著名的乡镇——长宁县三元乡。许多人知道三元的枇杷,但却不知道三元乡还有个休闲的好去处,那就是“摇摇石”。这“摇摇石”可是一个文化奇石,大有来头。这块巨石位于三元乡双龙村9组,距公路约五公里,在一株硕大的古榕树旁。据当地人讲,这块巨石约有120立方、200多吨,名叫大石姆。这巨石很奇怪,它和下面的石头之间仅有不到1平方米相连,且中间还有个洞,却不知已历经多少风雨、多少年月而岿然不倒。别看它200多吨重,一个人就可以推得动。只要找一根竹棍撑到它的肚子上,使劲推石头,就可看到竹棍明显变形,证明硬是推得动。

摇摇石-历史

就这个能摇动的石头,怎么成了文化奇石呢?说它是文化奇石,据说是与当地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周洪谟有关。这周洪谟是长宁县明朝时候人,字尧弼,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入京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继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升迁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一生为官颇有建树、且著述甚丰,尤其对当时朝廷制订民族政策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对稳定边疆、民族团结作出过巨大贡献,他辞世后,明孝宗念其忠勤一生,赐谥“文安”,后人尊其“文安公”。

摇摇石-由来

四川长宁发现200多吨重的“摇摇石”(图)

为什么在山顶上飞来这么大一块“摇摇石”?专门研究长宁地质地貌的刘先生说,这是一块中生界侏罗系自流井组的石英细砂岩;在自流井组中,石英砂岩是与泥岩、泥灰岩等岩层互层的。在这里,岩石上下的泥岩、泥灰岩抗风化、剥蚀的力弱,而石英砂岩的抗风化、剥蚀力强;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作用下,岩石上下的泥岩沿着岩石的层面风化、淋蚀掉了,岩石周围的砂岩也沿着岩石的节理风化、淋蚀了,唯独留下了这块可以摇得动的“摇摇石”。

摇摇石-特点

这块石头高有5米多,周长约20米左右,重达200多吨,人们叫它为“大石姆”。别看这块石头有200多吨重,一个人轻轻地就把它推动了,来的人都叫它“摇摇石”。

摇摇石-旅游

三元乡的“摇摇石”与苦竹寺

在宜长路的李端镇路口分路,往沙河方向前行约十公里,就到了一个以盛产枇杷而著名的乡镇——长宁县三元乡。每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公路两边的枇杷树上都挂满了黄澄澄的枇杷,果农们于是就在路边摆摊设点,在农舍里办起了“农家乐”,前往三元乡品尝和购买枇杷的人络绎不绝。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沿线几公里的路边都停满了车辆,热闹非凡。 许多人知道三元的枇杷,但却不知道三元乡还有两个休闲的好去处,那就是“摇摇石”和苦竹寺。

“我们正着手把公路的泥石路面进行硬化,将三元乡的枇杷观光、苦竹寺、摇摇石连起来,形成旅游小环线;再与宜宾、蜀南竹海形成大环线,让更多的人前来观赏‘摇摇石’,助推长宁和宜宾的旅游发展”。长宁县三元乡党委书记张坤如是说。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不稳定、不牢固。
详细解释
摇摇石是由“摇摇”和“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摇摇表示动摇、不稳定,石表示坚固、稳定。摇摇石形容事物不稳定、不牢固,容易摇摇欲坠。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计划、决策等不稳定、不可靠的情况。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建筑物被称为摇摇石。这座建筑物由于建造时没有牢固的基础,因此经常摇晃。人们认为这座建筑物非常不稳定,随时可能倒塌。后来,摇摇石成为一个形容不稳定的成语。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这个计划太摇摇石了,我们需要重新考虑。2. 这座桥看起来很摇摇石,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块摇晃的石头,表示不稳定的情况。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不稳定的成语,如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风吹得树摇摇摇,摇摇石也摇摇摇。2. 初中生:这个计划太摇摇石了,我们需要重新考虑。3. 高中生:他的决定像摇摇石一样不稳定,让人不放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