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鸣枹

拼音:míng bāo

注音:ㄇㄧㄥˊ ㄅㄠ

繁体:

基本解释

击鼓;鸣鼓。 唐 柳宗元 《答刘连州邦字》诗:“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集注引 韩醇 曰:“枹,击鼓杖也。”

基本含义
指操纵琴、瑟等弹奏乐器时,手指移动的动作。
详细解释
鸣枹是指弹奏乐器时,手指在琴弦或瑟弦上移动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行动或言语动作。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或言语动作灵活、熟练。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军大将韩信被派去刺杀楚军将领范增。韩信到达范增的营帐后,发现范增正在弹奏琴。韩信趁着范增专心弹奏的时候,悄悄地走到范增身旁,准备刺杀他。就在这时,范增突然停止了琴声,抬头看到了韩信。范增问韩信为什么不趁自己弹琴的时候刺杀他,韩信回答说:“我怕你鸣枹一响,我就动手了。”这个故事源于现实历史,成为了成语“鸣枹”的来源。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鸣枹自如,引得观众连连喝彩。2. 这位运动员在赛场上鸣枹有度,技艺精湛。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弹奏乐器的手指动作,想象成一个人在弹奏乐器时手指灵活地移动。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如“琴瑟和鸣”、“弹冠相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音乐课上学会了鸣枹的动作。2. 初中生:他的舞蹈动作鸣枹自如,非常优美。3. 高中生:老师在演讲中鸣枹自如,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4. 大学生:他的演奏技艺鸣枹有度,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