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泮林革音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pàn lín gé yīn ㄆㄢˋ ㄌㄧㄣˊ ㄍㄜˊ ㄧㄣ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序》:“自上化下,速於置邮,泮林革音,无復故态。”

基本含义
指改革旧音,用新音代替旧音。比喻对旧的制度、观念进行改革,引入新的理念、方法。
详细解释
泮林,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革音,改变音乐的调式。泮林革音原指古代帝王祭祀时改变乐音的调式,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后来引申为改革旧制度、观念,引入新的理念、方法。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对旧的制度、观念进行改革,引入新的理念、方法的场景。可用于讨论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
故事起源
泮林革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晋国国君文公时期,姬姓的贵族子弟在泮林举行祭祀仪式时,改变了原有的音乐调式,用新的音乐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这一改革被赞扬为革新了祭祀仪式,因此形成了“泮林革音”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四个汉字,前两个字为地名,后两个字为动词。
例句
1.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泮林革音,引入新的经济政策,以促进发展。2. 学校正在进行泮林革音,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记忆技巧
可以将“泮林革音”拆分为“泮林”和“革音”,并联想到古代帝王祭祀时改变乐音的调式,以及改革旧制度、观念的意义。
延伸学习
1. 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历史。2. 学习其他与改革、创新相关的成语,如“革故鼎新”、“改弦更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泮林革音,改变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习更有趣。2. 初中生:社会需要进行泮林革音,解决一些陈旧的社会问题。3. 高中生:我们应该进行泮林革音,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4. 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进行泮林革音,引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社会进步。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