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ài xián
注音:ㄨㄞˋ ㄒㄧㄢˊ
繁体:
详细解释
外闲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外面没有事情要做,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它强调的是外部环境的闲暇,而不是内心的闲暇。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没有繁忙的工作或活动。外闲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而是指外部环境或者周围的人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繁忙的事情。
使用场景
外闲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时间或者某个地方的状态。比如,可以说某个人在周末的时候外闲,表示他没有任何工作或者安排。另外,也可以形容一个地方的状态,比如一个公园在平日的时候外闲,表示没有太多的游客或者活动。
故事起源
外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以廉洁和公正而著称。有一次,杨震在任职期间,外面发生了一次战乱,但他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的工作并没有与战乱相关。于是有人对他说:“你外闲,不受战乱之苦。”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或者地方没有事情要做,处于空闲状态。
成语结构
外闲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外”和“闲”。
例句
1. 这个公园平日外闲,只有周末才会有很多人来游玩。2. 我这段时间外闲,可以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3. 他的工作并不是很忙,经常处于外闲的状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外闲”相关的场景或者经历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公园里坐着,周围没有其他人,他处于外闲的状态。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外闲”相关的成语,比如“闲云野鹤”、“闲情逸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放学后外闲,可以去公园玩耍。2. 初中生: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外闲,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我终于可以外闲一下了,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