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书仪

拼音:shū yí

注音:ㄕㄨ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隋书·经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总目》著录有关的著作甚多,现仅存 宋 司马光 《书仪》。
(2).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词林交际最简,其始入者,合衙门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贺仪分金七分,即书名於书仪之上,不具他柬。”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左右,取书仪,看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汪知县 ﹞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端庄恭敬,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详细解释
书仪一词由“书”和“仪”组成。书指的是书法,仪指的是礼仪。书仪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书法和礼仪方面的修养和表现。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文化修养和端庄的行为举止。
使用场景
书仪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好坏。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雅、举止得体、符合礼仪规范的态度。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端,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故事起源
关于书仪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来推测它的起源。书仪源自古代中国文化,强调了人们对于书法和礼仪的重视。古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和行为规范,因此书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成语结构
书仪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书仪非常好,总是举止得体。2. 他的书仪太差了,完全没有礼貌。
记忆技巧
可以用“书写礼仪”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书写代表文化修养,礼仪代表行为举止。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书法和礼仪相关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书仪很好,写字又漂亮又工整。2. 初中生:我们学校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书仪,不能随地乱扔垃圾。3. 高中生:他的书仪很差,经常迟到、不守纪律。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书仪,代表学校的形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