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指在辩论或讨论时,持有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坚持真理与正义。
使用场景
常用于讨论、辩论、评价别人的观点或意见是否公正客观,以及要求自己或他人在辩论中保持公正的态度。
故事起源
成语“持论公允”来源于《战国策·魏策一》。当时,魏国的宰相公子光与魏国的将军公子鸩在一次辩论中争执不下。公子光说:“我与你辩论,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演变为成语“持论公允”。
成语结构
持:持有;论:观点、意见;公允:公正、客观。
例句
1. 他在辩论中始终持论公允,没有偏袒任何一方。2.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持论公允的态度,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记忆技巧
可以将“持论公允”拆分为“持”、“论”和“公允”三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手持一本书在公正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正、客观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合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在辩论中持论公允,不要偏袒自己的朋友。2. 初中生:在班会上,我们要能够持论公允地评价同学们的表现。3. 高中生:写作文时,要注意持论公允,不偏袒某一方,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能够持论公允地讨论问题,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