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乌巾

拼音:wū jīn

注音:ㄨ ㄐㄧㄣ

繁体:

基本解释

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吴 时 张弘 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时人号为 张乌巾 。”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仇兆鳌 注:“《南史》:‘ 刘巖 隐逸不仕,常著緇衣小乌巾。’” 宋 张孝祥 《念奴娇·欲雪再和呈朱漕元顺》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草堂图裡乌巾岸,好指点银筝红板。”

基本含义
指黑色的巾帽,比喻为官清廉、为民谋利。
详细解释
乌巾,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乌”指黑色,“巾”指巾帽。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黑色的巾帽,用来比喻官员清廉,为民众谋福利。它强调了官员应该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扬官员廉洁奉公,为民众谋福利的情况。可以用于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也可以用于社会各界对廉洁官员的赞扬。
故事起源
乌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官员叫孔子。孔子非常重视廉洁奉公的官员,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一个君子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品德,而是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廉洁奉公的态度。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子贡的年轻人,他非常崇拜孔子,因此他也非常努力地学习。有一天,子贡穿着一件黑色的巾帽去见孔子,孔子看到后非常高兴,赞扬他是一个守纪律、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从此以后,“乌巾”就成为了称赞官员廉洁奉公的成语。
成语结构
乌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乌”是形容词,表示黑色;“巾”是名词,表示巾帽。
例句
1. 这位官员一直戴着乌巾,以身作则,为人民谋利。2. 只有守住廉洁奉公的底线,才能够戴上乌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乌鸦”联想,因为乌鸦是黑色的,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乌鸦戴着黑色的巾帽,代表官员廉洁奉公的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廉洁奉公、为民众谋福利相关的成语,例如“廉洁奉公”、“为民造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乌巾是一个很好的成语,意思是官员应该为人民谋福利。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到孔子赞扬子贡戴着乌巾,这是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表扬。
3. 高中生
政治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向乌巾这个成语学习,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品德。4. 大学生:在官员的职业道德中,乌巾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代表了廉洁奉公的原则。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