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自性

拼音:zì xìng

注音:ㄗㄧˋ ㄒ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性格、本质。
详细解释
自性是由“自”和“性”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表示主体;“性”表示本性、特性。自性指一个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性格、本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与外在的因素无关。
使用场景
自性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其与外界环境无关。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品质、性格,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
故事起源
自性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它是根据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总结形成的。
成语结构
自性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自性善良,总是乐于助人。2. 这种花的自性纯洁,代表了纯爱与美。3. 人的自性应该追求真理和美好。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自性”这个成语与“自己的本质”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也可以将其与“自性而然”这个词语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区分其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自知之明”、“自强不息”等来扩展对于“自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自性是乐观向上的,每天都会笑着面对困难。2. 初中生:人的自性是多变的,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3. 高中生:人的自性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性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5. 成年人: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掘自己的自性,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自性”。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