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共和

拼音:gòng hé

注音:ㄍㄨㄙˋ ㄏ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共和 gònghé
[republicanism] 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

反义词

专制

英文翻译

1.republicanism; republic

详细解释

(1). 西周 从 厉王 失政,至 宣王 执政,中间十四年,号 共和 。 共和 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 中国 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 的由来,有两说:(1)因 厉王 出奔后 召公 、 周公 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 召公 、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 彘 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 共和 也。” 宋 欧阳修 《明正统论》:“昔 周厉王 之乱,天下无君, 周公 、 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 宣王 立,是 周 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然为 周 史者,纪 周 、 召 之年谓之 共和 ,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 共伯和 ” 唐 颜师古 注:“ 共 ,国名也; 伯 ,爵也; 和 , 共伯 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 周召 二公行政,号曰 共和 ,无所据也。” 宋 王应麟 《诗地理考·共和》:“古史, 共伯和 者, 厉王 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 共和 ,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 共伯和 干王位,故曰 共和 。”
(2).指共和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 秋瑾 幽魂。” 瞿秋白 《鞘声》五:“他说,‘ 中国 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基本含义
共和指的是国家或政权的一种制度形式,即由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在共和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公民共同管理和执掌。
详细解释
共和是一种民主政体,强调人民的权力和参与。它与君主制相对,君主制是由一个君主或王权统治的政体。共和制度中,国家的领导人通常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权力的行使也受到法律和宪法的限制。
使用场景
共和这个词语主要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制度,可以用于政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中。
故事起源
共和这个词语起源于古代罗马。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共和制度一直延续到公元476年,成为罗马帝国灭亡前的主要政治制度。
成语结构
共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共”是动词,“和”是名词。在成语中,“共”表示共同、共有,“和”表示团结、和谐。
例句
1. 我们要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共和制度。2. 共和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共和”与“共同和谐”相联想,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共和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运作情况,以及共和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比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团结友爱,共同建设和谐的班级。2. 初中生: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有权利参与国家的管理。3. 高中生:共和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4. 大学生:共和制度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才能保持健康发展。
推荐词语